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文学论文 >

从交错配置修辞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来看艾米莉独特

作者:张珂 日期:2013-11-30 10:53 来源:《前沿》
摘要: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最喜欢使用一种含有交错配置(chiasmus)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种修辞手法类似于汉语的修辞手法回文,第二部分颠倒句子第一部分的次序。仔细读来,艾米莉不仅是在句子结构上使用了交错配置的手法,而在整个小说的结构安排上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反复和多次应用来探寻艾米莉独特的创作思维和人生观。
关键词:交错配置;修辞手法;创作思维;人生观
Abstract: One of Emily’s favorite sentence structures in Wuthering Heights takes the rhetorical form of chiasmus—second half reversing the first—which is much like one of the rhetorical devices— huiwen used in Chinese.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otal structure of Wuthering Heights is chiastic and cycling. An analysis of the repeated uses of this rhetorical device can be used to perceive her hectic ideas guiding her literary creation and her unique outlook on life.
Keywords: chiasmus; rhetorical device; ideas guiding literary creation; outlook on life
1. 引言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也是其留给后世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她仅用自己这唯一的一部小说就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留给我们许多疑问和困惑。以往的文章多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本文试从文体修辞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小说中艾米莉所喜欢使用的修辞手法——交错配置(chiasmus),来探寻艾米莉异于常人的创作思维和独特的人生观。
2. 交错配置简介
交错配置的英文名字是chiasmus, 这一单词源于希腊文中的一个单词χιασμός,它指的是χιάζειν的实行和实行的结果,意为 “留下χ的印记或像χ”,即像字母χ这样无论交错,上下颠倒,或左右互换,字母形状也不改变。后来,这一单词慢慢用来指代一种修辞手法,这一修辞手法的格式通常为 “ab-ba”,类似于汉语的修辞手法回文,第二部分颠倒句子第一部分主要成分的次序,如:
Jack loves Jill, and Jill Jack[5](P2).
交错配置可以用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像语音,字母,单词,短语,句子,甚至更大一些的语言单位,像语段或章节。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交错配置的主要作用是修饰语言,作者选择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是偶然的,尤其是当作者频繁的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时,它便显示出作者的某种偏好,这种偏好通常反映出作者的某种心理状态,正是这种心理状态才能解释作者为什么喜欢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多于其他的修辞手法。
笔者发现,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在多个语言层面上反复的使用了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为什么艾米莉对这种语言修辞手法显示出了如此大的偏好?这种偏好与她的创作思维和独特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关联?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对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艾米莉偏爱这一修辞手法的原因,并探究这种偏爱与其独特创作思维以及人生观的关系。
3. 交错配置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
3.1 交错配置在《呼啸山庄》中的词汇及句子层面上的运用
非常有意思的是,艾米莉最喜欢用的一种句子采用了交错配置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反复和多次应用也可以用来解释艾米莉异于常人的创作思维。读者应该还记得小说刚开始时的那个场景,希斯克历夫倚向窗外,凄凉的哀求着凯瑟琳的灵魂进到屋里来。原文是这样的:
“Cathy, do come. Oh do—once more! Oh! My heart’s darling! Hear me this time, Catherine, at last!”[1](P25)
这句话中,my中的m 和heart中的h与hear中的h和me中的m构成了这样一对交错配置组合。表达了希斯克历夫的“那种不停的一遍又一遍的想要和凯瑟琳的灵魂合二为一的呼唤和祈求”[2](P98)。让我们再看看下面林顿的这句诗一般的语句,它采用了类似的手法:
“Lying through the long June evenings, on the green mound of her mother’s grave, and wishing, yearning for the time when I might lie beneath it.”[1](P235)
这句话中green中的g和mound中的m以及mother中的m和grave中的g也构成了这样一对交错配置组合。表达了林顿对凯瑟琳的忠诚以及对死亡的向往。这好像匪夷所思,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死亡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是一件可怕的、避讳的事,而林顿却对它充满了向往,因为只有死亡才能使他与凯瑟琳再次相遇,重续前缘。这也向我们表明了林顿对凯瑟琳的忠诚并不比希斯克历夫的少。在第九章里,凯瑟琳向她的女仆奈莉讲述了一个奇怪的梦:
“heaven did not seem to be my home, and I broke my heart with weeping to come back to earth; and the angels were so angry that they flung me out into the middle of the heath on the top of Wuthering Heights; where I woke sobbing for joy.” [1](P73)
在凯瑟琳的梦中,所有人都认为是幸福的天堂她偏偏认为是地狱,而她那个地狱般的家她却认为是一个幸福的天堂。Weeping : to come back to earth—to come back to Heights : sobbing也构成这样一对交错配置组合。艾米莉通过这样的组合准确地传达了凯瑟琳那种在天堂时幸福的悲伤和重回家园后的那种悲伤的幸福感受。天堂在凯瑟琳看来是虚假的,不欢迎她的地方,并且在那里也找不到自己的同类。而山庄以及周围的茫茫原野却被认为是不知要比天堂要好上几百倍的所在,因为那里有和自己一样的人,另外一个自己——希斯克历夫,没有了他,世界就没有了意义,家不成其为家,幸福的天堂也成了一个令人憎恶的地方,回到了那个有他的山庄,即等于回到了人间天堂。在小说结尾,一切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似乎都有了一个了结。而当洛克乌德徘徊在希斯克历夫,林顿和凯瑟琳三座坟墓前时,他想:
“how any one could ever imagine 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 in that quiet earth”[1](P308).
在这句话中,unquiet : slumbers : : sleepers : quiet 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交错配置组合。这样的一个组合向我们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于死亡的非同寻常的看法。在艾米莉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一种终结,而是象征了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这样生死死生形成人生的轮回。
3.2交错配置在《呼啸山庄》结构安排上的运用
仔细读来,艾米莉不仅是在句子结构上使用了交错配置手法,而在整个小说的结构安排上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这样说是基于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一文中对于两个“回归”的描述:一是小说中作者对凯瑟琳的回归的描述;二是作者对哈里顿的回归的描述。
首先是凯瑟琳回归的意思。艾米莉在小说的开头并没有介绍故事发生的第一代,而是直接从第二代开始说起的。当洛克乌德先生第二次拜访呼啸山庄时,由于大雪封堵,在仆女泽拉的帮助下,住进了一个充满着一个未知的凯瑟琳的物品的房间。书中这样描写道:
  “In vapid listlessness, I leant my head against the window and continued spelling over Catherine Earnshow—Heathcliff—Linton, till my eyes closed; but they had not rested five minutes when a glare of white letters started from the dark, as vivid as spectres—the air swarmed with Catherine; and rousing myself to dispel the obtrusive name, I discovered my candle wick reclining on one of the antique volumes, and perfumed the place with an odor of roasted calf-skin.”[1](P16)
在这段充满着神秘主义的描写中,通过洛克乌德先生的幻觉,艾米莉聪明地向读者介绍了书中即将出现的主要人物凯瑟琳,希斯克历夫和林顿,然后自然而然过渡到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历夫之间疯狂爱情故事的叙述,以及希斯克历夫在凯瑟琳死后对哈里顿以及林顿下一代的疯狂的报复。在洛克乌德先生的幻觉中反复出现的那几个混乱的名字凯瑟琳·恩萧(Catherine Earnshow)—凯瑟琳·希斯克历夫(Catherine Heathcliff)—凯瑟琳·林顿(Catherine Linton)其实是凯瑟琳背叛自己的历程。凯瑟琳曾经说她就是希斯克厉夫,而她为了成为乡邻间最伟大的女人,却背叛了自己,所以她终未能成为凯瑟琳·希斯克历夫,却成为了凯瑟琳·林顿。所以当她死后,灵魂一直在山野间流浪,希望重回家园呼啸山庄。她的女儿,姓名叫凯瑟琳·林顿,在希斯克历夫的恶意撮合下嫁给了小林顿(Linton Heathcliff),成为了凯瑟琳·希斯克里夫,在孱弱的小林顿死后,小凯瑟琳与凯瑟琳兄长的儿子哈里顿渐生情愫,两人最终的结合使凯瑟琳·林顿重新成为凯瑟琳·恩萧,从而完成了凯瑟琳的回归。所以凯瑟琳·恩萧从未长久地成为过凯瑟琳·林顿,她只是暂时背叛了自己,又通过代表她新生的女儿最终完成了她早先梦中的回归之旅。
其次,让我们再看看哈里顿的回归。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小说中艾米莉的“H”情结。凯瑟琳在梦中从天堂到呼啸山庄的历程用了五个押头韵的单词Heaven—home—heart—heath—Height,象征了她的回归之旅。另外呼啸山庄中所居住的男主人们姓的首字母均为“H”:Hareton (1500)—Heathcliff—Hindly—Hareton。哈利顿(Hareton)作为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刚开始时曾经成为希斯克厉夫报复亨德利的牺牲品,差一点被毁掉,成为第二个希斯克厉夫。然而小凯瑟琳的爱拯救了他,把他从希斯克厉夫的魔掌中解救了出来,完成了哈里顿的回归和所有曾经堕落的“H”人物的回归和人性的回归。所以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完美的交错配置组合。第二代的故事反过来重复第一代的故事,并且弥补了第一代的遗憾,使整个故事成为一个循环往复的轮回。
4. 交错配置在《呼啸山庄》中反复运用的原因分析
4.1 《呼啸山庄》的写作背景以及艾米莉的性格剖析
艾米莉·勃朗特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呼啸山庄》是她写于1845年10月到1946年6月的一部小说。许多评论家惊骇于小说中赤裸裸的暴力与病态的幻想。她的姐姐夏洛蒂也为小说中充斥的那种巨大的黑暗带来的恐惧所震撼。但奇怪,也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艾米莉对自己所受到的种种评价没有发表只言片语的个人辩解。似乎她对小说成功与否并不介意。但从她姐姐夏洛蒂对她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窥见艾米莉的性格:“在通常的情况,对一件事最好让她自己作出评判,尤其不要向她宣扬你想要她同意的立场,如果你这样做了,十之八九她会转向你的对立面,并且会把她的意见坚持到底”[2](P13)。这段叙述告诉我们,艾米莉是十分固执、不易屈服的一个人。她有着“坚强的毅力和谜一般的性格”[3](P135)。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既固执又不易屈从的人却从没有对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尖刻批评做出任何回应。但是可能也正是她的这种固执和不易屈从使得她做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一种反应。也可能这种沉默本身也就是一种无言的反抗。
总之,艾米莉对我们而言仍是一个谜,正像史蒂文·戴维斯所评价的那样:“艾米莉用强有力的沉默来捍卫自己独特的才华,而这种沉默也是阻挡我们进入她内心世界的一道墙。艾米莉拒绝与外界沟通”[2](P1)。就连她的姐姐也不得不承认难以理解她的妹妹,并且认为“她是一位源自自然的精灵,远离并无视现实社会的存在”[2](P1)。但是离群索居并没有阻塞艾米莉的创造性,恰恰相反,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使艾米莉远离外部世界与当时流行的文学流派的干扰,并且使她对自小耳濡目染的传统价值观与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形成了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进而形成了她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她像“孩子一般单纯,一点也不世故。她的力量不足以使她应付现实生活的种种世俗的事物。她未能保护她最应保护的权利。也未能顾及她最应顾及的合法利益[4](P3)。她崇尚一种纯粹的毫不妥协的生活,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诚实的品质和一种孩子所特有的那种无忌的言语和行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成人的世界里所认为正常的事物都被认为是不可接受和不正常的,孩子的世界就好像是一面镜子,所映射出的只是一个反向的成人世界[2](P13)。
一部作品当中通常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和世界观。阅读艾米莉的作品,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艾米莉试图颠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努力和坚强决心。不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对这部小说作出一个评判。正是艾米莉的这种异质使得她成了她那个时代的天才,而她的作品也当之无愧的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也恰恰是这种异质使她和她的作品饱受同时代许多评论家的曲解和责难。有些评论家认为它不值一读,有些评论家认为它太过粗俗,有些评论家认为它玷污了清教徒后裔们的清白,而还有一些评论家虽然感受到了艾米莉反向观察事物的视角,但是也只是给这部作品了一个很低的评价,说它不够成熟[2](P14)。最后一类的评论家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艾米莉的这种特殊的视角。这种视角的要旨和意义“在于她对于感情问题毫不避讳,并且对加之于成年人和文明生活之上的种种限制提出了挑战。在于她对暴力行为、不屈从和异教欢乐的同情”[2](P25)。所以,正确理解艾米莉的思想与世界观,并把这种理解应用于我们对《呼啸山庄》的理解与分析是很重要的。
4.2 艾米莉对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的偏爱与其独特的创作思维和人生观的联系
     作家对某一修辞手段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想象。大多数的作家可能擅长使用很多种的修辞手法,但是有一些作家却只偏爱某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在这些作家的作品中,这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的作家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频率。对一个作者心理的了解往往可以帮助解释他/她的这种偏好,反之,通过观察他/她所偏爱的修辞手段,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的心理状态,他/她的性格以及人生观。
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是一种与语序有关的修辞手段,而语序的变化通常会引起意义或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时间或空间顺序的变化,以及使用者心理的变化,所以对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修饰语言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对它的使用还有哲学和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反映的是一种“镜面反射现象(mirror-phenomenon)”, 喜欢使用交错配置手法的作家通常是具有典型自恋情结(Narcissism)的人,他们最希望找到别人身上自己的影像,所以通常在人际交往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5](P7)。从交错配置手法的形式上看,这种修辞手法中的第二部分总是重复并且倒装第一部分的内容。这确实有些像我们自己和我们在镜子中观察到的我们自己的影像,镜子中的我们的影像和我们非常的像,但却是反转了180度的影像,即一个左右颠倒的影像。另外交错配置手法是一个自足的(self-sufficient)的体系,自我衍生(self-generating),自我维持(self-perpetuating),所以喜欢用这一结构的作家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类人[5](P7)。另外,喜欢使用交错配置手法的作家通常难于接受世俗和普遍的看法,并且通常会选择与世俗的观点以及普遍看法的对立面来看待一个事情,从而寻求在他看来的一种平衡(balance)[5](P9)。但是他们通常认为一切都不是永恒的,所以他的观点也会经常改变,但是他们总是站在少数人和弱势群体的一边,一旦少数人的观点变为了大多数人的观点,弱势群体变为了强势群体,他们又会站在这些群体的对立面转而支持现在的少数派和弱势群体,所以他们总是在追求力量之间的平衡,就像他们喜欢使用的交错配置手法一样,自我平衡,自我反复。并且极易因此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纵观上面所论述的艾米莉的性格,我们可以明确这么几点:首先,她通常固执己见,容易走极端,并且通常会选择站在别人的对立面。其次,她拒绝与别人交流,有一些孤芳自赏的自恋情结。第三,离群索居的生活使艾米莉远离外部世界与当时流行的文学流派的干扰,并且使她对自小耳濡目染的传统价值观与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形成了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进而形成了她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而正像我们所说的,一个作者谋句组篇通常暗示着她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写作意图。作家对某一修辞手段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交错配置手法并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可以被用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对交错配置手法的偏爱不仅影响着一个作者的创作思路,而且影响着他的所想,所感以及所悟。艾米莉也不例外。她所钟情的这种修辞手法反映了她对世俗价值观的不一样的看法。在艾米莉看来,生命和灵魂,爱和恨,生和死并不像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一体的, 是轮回的。这一观点贯彻了小说创作的始终,使得她创作出了颠覆当时社会和文化传统、异于常人观点的一部独特的小说。不理解到艾米莉的这种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就难以正确的理解这部小说以及这部小说的作者——艾米莉。
5.结语
    艾米莉终其一生只留给后世这一部惊世骇俗的小说——《呼啸山庄》,从而为我们探索她谜一般的性格、创作思维和人生观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通过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对交错配置这一修辞手法的反复运用来揭开她创作这部小说独特的思维,以及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在作品中的张扬,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寻艾米莉的创作思维和独特人生观,希望能对她本人以及其作品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
 
参考文献
[1] Brontë,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Bantam Book, Inc., 1974.
[2] Davies, Stevies. Emily Brontë.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ternational Group, 1988.
[3] Drabble, Margret.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5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4] Gilbert, E.L. Emily Brontë’s Wuthering Heights. Beij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1996. 
[5] Norman, Ralf. Samuel Butler and the Meaning of Chiasmus.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6.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