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文学论文 >

女性身体的捍卫与颠覆——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者:詹立青 日期:2013-12-24 09:27 来源:《才智》
大连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部文艺学专业 116600 
摘要:在丁玲关于女性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大多存在对女性个体生命的性别关怀,并且总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相互纠结。于文学创作史上,描写女性身体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写作视角,作家对人物身体的价值定位和叙写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对个体生命和社会关系的认知。丁玲作为中国特殊革命时期的女性代表作家,她一方面以理性的思考追寻女性个体生命的价值,反抗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压迫,捍卫女性的身体;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传统男权中心文化的强力压制和深广影响, 作者在叙述对女性身体的捍卫,表现女性个体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出现了话语权的转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创作本意的悖离。《我在霞村的时候》突出地表现了这两点。

关键词:女性身体;捍卫;颠覆
在丁玲关于女性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大多存在对女性个体生命的性别关怀,并且总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相互纠结。于文学创作史上,描写女性身体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写作视角, 作家对人物身体的价值定位和叙写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对个体生命和社会关系的认知。丁玲作为中国特殊革命时期的女性代表作家,她一方面以理性的思考追寻女性个体生命的价值,反抗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压迫,捍卫女性的身体;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传统男权中心文化的强力压制和深广影响,作者在叙述对女性身体的捍卫, 表现女性个体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出现了话语权的转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创作本意的悖离。《我在霞村的时候》突出地表现了这两点。 
一、女性身体的捍卫
丁玲故意把《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女主角取名为“贞贞”, 贞贞——这是丁玲的化身,同时也是丁玲自我人格尊严的扩张。单从这个名字来说,就蕴含了作者特殊切深刻的寓意,作者所要强烈表现出的是她对贞贞失去贞操后仍勇敢面对的崇敬态度以及对当时社会畸形扭曲的贞操观的鄙弃和蔑视。你说贞贞的行为是对祖国不贞、对人民不贞吗?丁玲偏要说,这就叫“贞贞”,这就是“贞贞”! 她“贞”得很!这一点,足够讽刺地反映对作者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遗风败俗、性别歧视、国民劣根性等各种丑态现象的挑战心理。
中国封建宗法人伦对女性身体的囚禁、对其精神烙上的枷锁、三从四德、贞洁节烈、无才便是德等等深层次的绞杀,并且以一种“威严”的价值姿态形成厚重的思想和文化链锁,扼杀着女性的灵魂,逼迫她们在麻木的生存状态中无意识地自觉遵守男权话语加于她们的种种行为规范,从而一步步丧失女性尊严,成为男权社会俯首称臣的弱势群体。在封建社会,“男人是太阳”,而女人就必须只能是“月亮”,这是封建宗法人伦蓄意给女性构造的壁垒,它不仅给真实存在的女性罩上了看似迷人的光环,更对其为男性从属的地位进行了质的规定。但是生活在解放人性的革命时代的丁玲喊出了“女人也是太阳”这一撼动人心的口号!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就是丁玲这一口号的代言人。贞贞被鬼子掳去失去贞操后,最初失去生活的目标,但是贞贞说:“同咱们自己人有了联系,就更不怕了。我看见日本鬼子在我捣鬼以后, 吃败仗,游击队四处活动,人心一点点好起来,我想我吃点苦,也划得来,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贞贞决非一个因为失去身体贞洁而自甘堕落的女性,她以牺牲肉体的方式为我军获取了大量情报。作者在得知真相后,对贞贞的高尚行为和牺牲精神深感敬佩,作者痛斥无知村民们的诟骂和侮辱,而贞贞在第三次回村
后经历这些村民的闲言碎语后自身也是身心俱惫,她最后决定离开霞村去延安治病、学习,以便“重新做一个人”。
作者在文章中勇于冲决当时社会旧思想的罗网,希望变革陈腐的封建观念,积极捍卫女性的身体,以对革命的崇高追求建构“女人也是太阳”的理想生存空间,这也是丁玲选择这一题材的目的所在。因此在作品中,对于侵略者给贞贞造成的苦难与村民的封建贞操观念给贞贞造成的重创,丁玲的着墨点显然在后者,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道德影响下深受毒蚀的物质人民,直指其愚昧、迂腐、落后的封建贞操观。
作者对于女性身体的捍卫还突出表现在:对于贞贞的身体描写态度,已明显不同于早期作品如《梦轲》中对女性身体压迫的警觉、《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对身体欲求的矛盾彰显、《韦护》中为了革命排斥身体,而是开始“有条件”地进行女性身体守护——即使失去所谓的“贞操”也会勇敢面对。
a. 以《梦珂》为代表的对身体压迫的警觉。
主人公梦珂是以“救济弱者”的形象出场——当南教授试图侮辱女模特的身体时,她不仅挺身相救,而且还以退学的方式进行了决绝的抗议。但当她自身也被自己所爱慕的表哥所欺骗和侮辱时, 失望愤怒之后离开了姑母家当起了演员,最终她还是未能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身体已然成为当时那个商品社会男人们“被看”和“被评价”的对象。梦珂选择了“屈服”而非反抗。从最初的“反抗” 到“隐忍”再到“屈服”,表现出丁玲那个时期对女性身体的态度仍属于保守隐晦状态。历史地看,此时的丁玲以纯碎个人的姿态出现,是都市自由知识女性的代表。她尚不具备适合的能力和机遇继续深入地与都市的异化环境相斗争。
b.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对身体欲求的矛盾彰显。
小说女主人公莎菲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她患有肺结核,渴望关爱的同时又蔑视别人的好心;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又觉得可能会受侮辱和误会;期待真正爱情的同时又漠视身边对自己痴心痴情的苇弟……而莎菲真正的性心理的主要矛盾在于她既要求男性有着美丽的仪容,能和自己发生肌肤之亲,同时又要求对方能与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着相当的切合与共鸣,这就是所谓的“灵肉一致”。当“灵”与“肉”发生矛盾的时候,作者抛弃了肉,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排主人公的“灵”,只能让主人公“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在年轻丁玲那里,女性身体的欲望成为不可或缺但又不敢释放的矛盾心理。
另外,在《韦护》为代表的这些作品中,作者对女性身体的描写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为了革命必须放弃一切身体欲望,为求“灵”须舍“肉”,身体被看作是革命前进的障碍,必须除去“肉”,革命方能成功。在这里的丁玲对于女性身体的捍卫态度还是选择从属一切政治,女性身体及欲求几乎与思想堕落等同,成为证明男性知识分子参与革命道路之曲折性的牺牲品。
c. 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代表的“有条件”地进行女性身体守护——即使失去所谓的“贞操”也会勇敢面对。
《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丁玲的创作表现出特殊的阶段性面貌,与之前和之后都有明显的区别。有论者人物这一时期是丁玲的知识分子主体性思考的短暂“复苏”,作者在努力思考作为革命者的都市文化人与愚昧闭塞的乡村大众之间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如果从女性身体书写的角度来审视此期创作,作家主体性的短暂复苏唤起了一些对女性身体尊严问题的思考,也开始“有条件”地进行女性身体守护。贞贞的身体先后经历了“被侵略者蹂躏——被新政权利用——被封建思想贬弃——被新政权收留”这样一个过程,在作者的笔下,主人公贞贞是一个被解放思想深深影响的现代女性,她要求男女平等、要求婚姻自主、要求被大众理解和接纳,即使失去所谓的“贞操”也要勇敢面对——选择离开那个愚昧的霞村,前往延安进行治病学习, 希望能“重新做一个人”。
当然,作者对贞贞身体的捍卫也得到此后众多学者的认同。冯雪峰认为:“《我在霞村的时候》,作者所探究的一个灵魂,原是一个并不深奥,平常而不过有些许特征的灵魂罢了;但在非常的革命展开和事件的遭遇下,这在落后的强项僻壤的小女子的灵魂,却展现出了她的丰富和有光芒的伟大……”;王蒙也曾说:“少年时候我读了《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形象让我看傻了,原来一个女性可以是那么屈辱、苦难、英勇、善良、无助、热烈、尊严而且光明。” 
由此看来,作者在《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对于女性身体的态度是捍卫的,但是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这种态度的不坚决。几千年封建男权中心文化的钳制,丁玲在捍卫女性身体尊严的同时,出现了话语权的转换,从而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创作的初衷。
二、女性身体的颠覆
为何作者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转换?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首先,主人公贞贞在被鬼子蹂躏之后身患性病,其实“性病” 的隐喻之一就是“性政治”,如此便把“政治”这个敏感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借用美国女权主义思想家凯特•米利特的话来分析理解丁玲这篇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以“杀人来实现自己的最高境界,将女人作为活生生的祭品”。
小说肯定贞贞是源于一种宏大的政治背景,深入思考不难发现, 这样写的目的不外乎想要宣扬“政治利益高于一切”。自古以来, “贞洁”都是一种男权主义话语,而“我”对贞贞进行肯定的潜意识深处的政治背景本质上仍属于男权话语,因为政治从根本上说就是男权政治,那时候的女性参政还不具备话语权。作者之所以选择让贞贞赴延安学习的真实目的是用崇高的政治目标否定贞贞道德意义上的“失贞”,但是这样的贞贞仍然始终无法成为一个与男性拥有同样话语权并且拥有自我尊严的女性。
其次,在通篇阅读之后,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处理为革命利益丧失女性贞洁这一事实。“革命”可以解放“身体”, 但“身体”决不准对“革命”进行解构,这是政治给予文学的有限权利。也就是说,只要符合革命的利益和要求,“革命”可以对人的身体甚至性观念进行有效或有机地改变,但身体的书写或性的表达绝对不准对革命进行扭曲甚至解构。在革命与贞洁的悖论面前, 丁玲是犹豫不决的,一方面她认为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另一方面她骨子里对女性身体和心灵所受的创伤无法释怀。然而最后她还是陷入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怪圈”:相对于崇高的革命利益,女性贞洁的丧失算不了什么。根据男权话语的选择模式,贞贞最后该何去何从?作者替主人公安排了去延安的道路,一切矛盾似乎都可以在延安解决,但是在解放区村民面前无法捍卫的女性身体尊严,难道在延安这个地方就可以坚决捍卫吗?延安是否就是一个“救国救民的神圣殿堂”? 
在贞贞身上,无论多么崇高的政治动机都无法用来掩饰身体受到侮辱这一事实的借口。只要这个社会的男女地位和尊严无法平等, 那么性病还是会被看作是伦理道德所唾骂和蔑视的女性身体失贞的隐喻。这对于作者试图用女性身体来建构“女人也是太阳”这一理想空间的创作本意不能不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悖离。
总结
完整意义上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丁玲却在这一悲剧作品的结尾笼上衣一层喜剧色彩,这里也发生了女性话语向男性话语的转换。原本被村民诟骂侮辱的身心俱惫的贞贞不知该如何决定自己的去留时,代表男权话语的“去延安学习”替贞贞指明了一条似乎可以走向新生的道路,这实际上还是一种女性对于苦难的隐遁心态,从而导致女性身体尊严的弱化。
虽说作者在这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话语转换和倾斜,但是我们还是要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作品。丁玲作为那个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人物,对于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女性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进一步捍卫女性身体尊严来说,已属难能可贵。也正因为丁玲这一时候如此有价值的女性写作,后期的构建“女人也是太阳”的女性写作才得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接纳。
参考书目: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等. 
参考文献: 
[1] 吴桂楠.《女性的伟大与悲哀——<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中贞贞形象分析》. 
[2] 陈宁.《从性别视角看丁玲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3] 袁洪权.《革命者与女性的深层焦虑——关于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的思考》. 
[4]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的复调叙事》. 
[5] 白佳佳,赵芬.《解读丁玲小说< 我在霞村的时候>》. 
[6] 唐克龙.《为完成的启蒙——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新解》.
[7] 顾晓玲.《政治视野下的女性关怀——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解析》. 
[8] 朱秀清.《徘徊在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解析》. 
[9] 冯雪峰.《从< 梦珂> 到< 夜>》—《聆文集》后记.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0] 王蒙.《我心中的丁玲》.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1.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