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职业中学校 山西闻喜 043800
摘要:《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虽然是一篇评价历史的文章,但在语言文字方面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本文试从语言的运用方面作一些解析,从中体悟《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语言文字方面的魅力与审美感受。关键词: 词语魅力; 动词妙用; 俗语创新 1944 年是明朝灭亡300 周年。这一年郭沫若先生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说崇祯和李自成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得到了时在延安的毛泽东的青睐。毛泽东不但在大会小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还指示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随后又把它作为文件印发给解放区的全体干部学习。 《甲申三百年祭》全文近16000 字。文章引用了《明史》、《明季北略》、《明亡述略》、《甲申传信录》、《烈皇小识》、《剿闯小史》、《芝龛记》等古籍中的有关记述6700 多字,介绍了崇祯朝的社会状况,介绍了崇祯和大臣们在明朝灭亡前夕的一些活动,介绍了李自成武装由壮大到失败的简要过程。其中,考证和谈论李自成部将李岩、宋献策、刘宗敏等人的身世、性格和轶事的部分,占全文篇幅的70%,成了文章的重心。 读完《甲申三百年祭》,郭老严谨的治学态度,周密的思维方式及敏锐的洞察力,让每个读者大获裨益,但更让我叹为观止的是郭老驾驭文字的炉火纯青,于看似随意、甚至简单约的字里行间让人引发联想,咀嚼玩味。这些平常词语在郭老的妙笔点化下,像盛开原野的朵朵奇葩,清新怡人,芳香醇厚。 词语的常规运用是大家熟知并实践的,就这点而言,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悦人心目,仅举几例: 1. 凝炼有力的动词。如题目中的“祭”字,这是一个重大场合才会用到的字,像过去的祭祀等等,用在题目中,暗示了文中所写事件不同一般,影响深远,又表示鉴古在于观今,饱含敬重、缅怀之情,同时还向读者表明了文体文风的一致和谐,显得庄重严肃,凝炼古雅。这一类的例子还有,如在说到李自成于崇祯十三年攻打北京城,颠覆明王朝统治一事时,仅用了两个动词“陷北京、覆明室”,就把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呈献出来,显露了他深厚的古文字功力:使北京城沦陷,使明王朝覆灭,于平凡中见不平凡。 2. 生动贴切的成语。郭老运用成语,就感情色彩而言,也是别具特色,有常规使用的成语:身体力行、百发百中、一帆风顺、摧枯拉朽、急风暴雨、经年累月、首鼠两端、劳师穷追等等,褒者自褒,贬者自贬。但另一种用法即贬义褒用更让人回味思索, 引发联想。如铤而走险、乌合之众、死灰复燃等。“铤而走险” 说明所谓“流寇”即起义的农民并非天生反骨,委实是无法活命, 无路可走才被逼起义,对这些人的理解和同情跃然纸上;“乌合之众”说明刚刚举事的起义军还是不辨良莠,难分好坏,虽然活命的目标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核心人物,他们随时会作鸟兽四散,更谈不上什么战斗力;“死灰复燃”则形象说明揭竿而起的李自成起义军在经历种种磨难,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又出现转机,迎来了天数灾民的涌入,使得东山再起已呈现曙光。不由人不想到孟子的那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又自然而然告诉人们: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3.“形容词十然”名式的运用。在写到闯王兵士占领北京以后高枕无忧、贪图享乐,上下放松警惕,为所欲为时,作者这样写道:“纷纷然,昏昏然”,把一个戒备松懈,寻欢作乐,肆意妄为,毫无防范的现实状况刻画的真真切切,也让人们为大顺政权捍了一把汗,结局必然是无情的,自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以上所谈的是词语的常规运用,《甲》文中对词语的超常规运用更是别有风味的,这种超常规运用突破了原有模式和框架, 更加恣意自由,把作者的用意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让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心痒手痒,还是从几方面与大家大块朵颐。 1. 俗语的简括创新。我们说一个人悲情难却无法控制的时候, 常用到一个词:潸然泪下,郭老在谈到清王朝腐败统治让人民流血又流泪的时候,把这个词简约为“潸流”。让我们透过字眼, 看到了鸦片战争的硝烟,看到了八国联军的铁蹄,看到了圆明园的火光,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言简意赅, 意境深远。在说到起义军初具规模的时候,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一俗语简化成为“势成燎原”,突出了农民军日益壮大的势力, 难以抵挡的风暴洪流。谈及李自成所经受的一系列苦难经历时, 说“也是艰难玉成了他”,“艰难玉成”不正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缩略吗?一个受尽磨难而终于掘起的农民领袖终于“修成正果”,谁敢否定苦难不是一笔财富! 2. 词语比喻意义的妙用。在谈到李自成和不同时代的其他农民领袖在出身卑微这一点上没多大区别时,写到(李自成)和刘邦、朱元璋一样,“辈起于草泽”,“草泽”本指草丛水泽,比喻乡野民间,和《五人墓碑记》中一句异曲同工:况草野之无间者欤! 闯王取胜后,诸将大臣歌舞升平,笙歌萧夜,对“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忽略漠视,“肘腋”一词极具匠心,用它来表明敌人近在咫尺,形势严峻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词语的常规和超常规运用,是这篇文章文字方面的一大特色, 郭老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超的技巧手段,使得普普通通的平凡词语,焕发出熠熠动人的文学光彩,使读者如饮美酒,如闻天簌之音。这些盛开在文字殿堂中的朵朵奇葩,启迪着人们怎么去获得审美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