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法制论文 >

梁晓声的平民化创作在当代的意义

作者:陶建莉 日期:2013-12-20 10:29 来源:《才智》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432000 
摘要:作为“知青文学的奠基人”,梁晓声早期的文学创作具有开创意义,九十年代他转向“平民化”创作后,他和他的作品饱受争议。然而笔者认为梁晓声平民化创作的意义在于:为平民在这个时代竖起了一面旗帜,他直面人生、勇担责任的精神对人们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他的创作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坚守。
关键词:梁晓声;平民化创作;旗帜;激励和鼓舞;民族精神
梁晓声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曾因创作大量“知青”题材的作品而成为“青春无悔”的知青文学的代表。在穿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进入新时代以后,他站在平民主义立场上,对现实展开锐利的批判,被誉为平民和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如果说作为“知青文学的奠基人”他早期文学创作具有开创意义的话,那么九十年代他转向“平民化”创作后,他和他的作品似乎已经落伍于这个时代,甚至饱受争议。这可能会使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他在文章中苦口婆心的劝导、痛心疾首的感叹以及发自内心真诚的呐喊,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会有人凝神关注吗?他始终固守的这个文学阵地对于当前这个时代究竟有何意义呢?事实是,梁晓声在当代的的意义是不容怀疑的,他的存在甚至是无可取代的。梁晓声平民化创作的意义,我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梁晓声的创作是为平民在这个时代竖起了一面旗帜
上世纪90 年代面对商品大潮的冲击,梁晓声看到了在这样的时代言说的权利和责任。他以笔为旗,为贫困群体鼓与呼。把情感倾注于最底层、最普通的百姓,创作出大量反映平民生活的作品, 无可争议地被誉为”平民代言人”。他的作品让人们重新审视一个淹没在时代潮流之后不曾被关注的群体,从知识分子到大学生、到工人农民、到刑警和罪犯、到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林林总总,组成了一幅梁晓声笔下中国式的“清明上河图”。他的写作就如同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为平民竖起一面旗帜,告之这个群体真实的存在,以引起更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他们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和真实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普通人没有获得历史前进所带来的好处,反而被斥之为愚昧、落后的父辈母辈。面对这种状况他痛楚地呼喊:正是他们,那些在历史进程中享受不到文化教育而在创造着文明的千千万万,如同冰层岩一样,一层一层地积压着,凝固着,坚实地奠定了我们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我们中华民族正在振兴的一切事业,还在靠他们的力气和汗水实现着!愚昧和没有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对振兴国家民族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的人的惭愧! 面对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他的声音温情而坚定:“天没塌下来,地没陷下去,没谁宣判我们的死刑,…我们还活着,还得活着,还要活着……”面对一些平凡人在市场大潮中精神家园荒芜甚至道德沦丧,梁晓声说,“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文环境的裂变,真善美从社会生活中大量流失,人道和人性沦丧毕现,真可谓咄咄逼人……” 
至于他的呐喊能不能被社会正视,并被有效地纳入决策领域, 真正地改变下层人们的生活,还是一个问题。但梁晓声并不看重这些,他认为“语言就是力量”。即使他不能影响社会的运行, 但他的呼吁能引起下层人民的共鸣。这种共鸣就是力量,民间孕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即使这些都不能,那也可以起到一种情感发起的作用。饱尝物质、精神双重压力的现代人,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平民化社会里的人们多么需要一些热闹后的宁静和满足。尽管这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意义”,但毕竟有“意义”。 正如张颐武先生说“梁晓声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在于他创造性地在我们习惯看到的高歌猛进的历史的褶皱处的那些人,他们的命运需要通过梁晓声的表达浮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法遗忘。” 
二、梁晓声直面人生、勇担责任的精神对人们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媒体对梁晓声作品的评价是:“始终如一地关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文字富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尖锐的批判激情,不啻是一剂清醒剂,时时提醒着人们: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真诚、纯洁、互助的美丽和文明的理想。” 
在这个如霓红灯一样不停地闪烁变化的世界里,人可以自由选择多样的生活方式。在文学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活法,比如“玩文学”、 “宣泄和排遣自我”、 “市俗化”、 “新体验”…… 因而文学世界也的确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有人主张文学的娱乐性, 有人主张文学的个人性,有人主张文学也不妨回避崇高,还有人主张文学应远离现实,卸掉社会贵任的重担,回归到艺术范畴里面去发展自身……当传统的现实主义受到严峻挑战,许多曾经在一个战壕里共同奋战的战友选择了转身离去,而梁晓声坚持大声疾呼为大众人生的文学。他认为中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不可或缺这一类文学。他很清醒的知道,在这个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还有一些被时代遗忘的平凡人,他们生活困顿、处境艰难,就像这繁华背后的阴影,有些人不愿提及,甚至羞于提及; 在这表面繁华似锦的太平盛世里,还存在犯罪、践踏尊严、人性丧失、道德沦丧等等社会诟病,依然存在着不合理、不公正的东西。面对这些,他没有回避,义无返顾承担了一个有社会良知的作家应尽的责任。读者通过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血性,读出了他直面人生,为平民百姓的困扼冤屈大声疾呼的人格力量。他对国家民族现状和未来的关切,体现了博大的忧患意识。他的真性情、真人格支撑的胆与识,无不令人尊敬, 他直面现实人生,“敢为天下言”的行为是对人们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三、他的创作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坚守
梁晓声不是一座高山,但却是攀登文学高峰浏览文学风景的一座里程碑,是文学史上不能绕过或忽视的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坚守。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看: 
首先,他的创作坚持了中国传统文学里为平民大众人生写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与人民疾苦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诗经》开始, 历史上许多文学名篇都产生于民间和底层人民中。这种文学传统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从未断流。说到底, 这种传统就是一种“人民性”,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一种关心黎民百姓疾苦的赤子之心。梁晓声的创作里也包含这种“人民性”,一种新的人民性,这个“人民”不仅仅是为国家民族观念和历史的本质规律所涵盖的人民性,他对人民的把握不是单纯地从概念出发,而是回到真正的生活中,回到弱者的生命个体当中去关注这些人的存在。作家李国文说:梁晓声心里有老百姓,笔下写老百姓,一直继承着,沿袭着,同时,还发展着, 推进着中国文学传统中与人民同命共运、甘苦与共的主脉,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再者,梁晓声的创作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梁晓声的创作十分注重宣扬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有时他直接让人物的言行去表现,如“母亲”在贫困中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辛,用双手养育家庭,这就是中国底层人民的精神品格; 如“小姨”乐观、坚韧,用生命守侯爱情,“司马敦”对“小犯人” 的宽容和同情,“钳工王”的默默奉献自我牺牲,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闪光。有时他又以叙述人的身份直接站出来宣讲,如为“父亲”评价正名:“正是他们,那些在历史进程中享受不到文化教育而在创造着文明的千千万万,如同冰层岩一样,一层一层地积压着,凝固着,坚实地奠定了我们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我们中华民族正在振兴的一切事业,还在靠他们的力气和汗水实现着!”他之所以愿意披肝沥胆去为平民群体摇旗呐喊, 是因为他坚信在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事物朝夕变幻的时代,有一些东西却依然固在,那就是我们的民族的精神品格。如果说穿越激情燃烧的岁月,梁晓声的理想主义已悄然隐去,那么有一种理想却已植根于他的内心,那就是一种真诚、纯洁、宽容无私和文明的理想。
梁晓声写作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在我们整个文学世界充满了亚文化、次文化或反文化的作品的情境下,他始终坚信善良、道德和温情的意义,始终在顽强地守护、表达着中国心情。
梁晓声是一个坚持传统的人,他的创作宣扬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颐武.《梁晓声的意义》,《北京日报》,2004 年8 月22 日. 
[2] 梁晓声.《理想主义让我遍体鳞伤也不悔》,《第一财经日报》,2006 年2 月27 日. 
[3] 梁晓声.《弧上的舞者》(金卷),2004.3 第1 版,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4] 续鸿明.《梁晓声理事:坚持为人民写作的作家》, 人民网, 2004 年8 月30 日. 
作者简介: 
陶建莉,女,1977 年5 月生,湖北云梦人,高校讲师。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