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浅析媒体公信力与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张辉 日期:2014-08-05 09:35 来源:华人时刊
【摘要】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出现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日益明显,当前媒体的媚俗之风还有有偿新闻等现象都在严重
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本文给出一些关于重建媒体公信力的必要性和对策,并且阐述了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些方法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媒体;新闻工作者;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6-050-01
一、媒体公信力不断受到挑战
近些年,因为市场化经济的改革所带来的残酷市场经济
竞争,使得媒体从业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越加频繁。
下面是对这些现象作出的总结:
(一)媚俗之风愈演愈烈
传统媒体的新闻如报纸、杂志等都在新时代网络发展的
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网络的迅猛发展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领
域,这既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的弊端。网络信息的
泛滥,使得传统“把关人”的作用逐渐淡化,网络信息逐渐向低
俗、恶俗化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网站的营销主要
依靠广告,广告商投放广告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网站的
点击率,所以说点击率是直接与广告投放挂钩的,那么新闻网
站的编辑要确保不违背新闻真实的情况下,尽量发布具有吸
引力的新闻。网民的偏好都是倾向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低俗化
的新闻,对于一些硬性的新闻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点击量,于是
就造成了网络新闻的编辑不断迎合网民的口味来制造较多的
低俗化新闻。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新闻网站陷入瓶颈之中。
(二)虚假新闻泛滥
“在新闻采编和发布的过程中,涉及到虚假新闻的主要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带有目的性的蓄意制造虚假新闻,另外一种
是不知情的情况下散布了虚假新闻。”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允许
的,但是从性质上第一种情况性质更加恶劣。上述所说的有
偿新闻和新闻侵权都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在这里还有一种特
殊性质的也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之前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
明度》栏目临时人员,为了争取新闻业绩,化名“胡月”故意导
演出了一场“纸箱馅包子”的新闻事件,这件典型的虚假新闻
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引以为戒的反面案例。
另外一种情况的虚假新闻也是新闻工作者日常生活工作
中经常会碰到的,去年7 月份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进
行视察的时候,《武汉晚报》首次报道了这一则新闻,报道中写
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称武汉市民很亲切,在与市民打招呼的时
候说:“美女,你好!”当时这则消息一经散布出去之后,一小
时内武汉市的各大媒体转载,新闻媒体在转载新闻的时候并
没有参与采访,对于其真实性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特别是各
大新闻网站多半是用转载的新闻来占据网页的篇幅,这就很
容许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
当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引发特别大的社会影响,因为事关
国家领导人形象的问题,当消息一经证实虚假之后,《武汉晚
报》立刻删除了这条新闻,同时也在武汉媒体行业传播开了,
都纷纷删掉了这则新闻。新闻的基本就是真实、及时,虚假新
闻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新闻从业者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有偿新闻屡禁不止
2010-2012 年期间,中国改革报记者王清机在中国食品
安全报兼职期间,以建立“中国食品安全报质量监督跟踪单
位”为名,违规向山东地区多家食品企业收取所谓“质量监督
跟踪单位公告费”;2012 年初,王清机违规收取山东省某医院
8 万元“宣传费”。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受人指使,在2012 年9 月至2013 年
8 月期间,在没有经过准确核实的情况之下,连续发表多篇对
中联重科的不实报道,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多次收取他人的“酬
劳”,最后导致中联重科的名誉受损,也同样殃及了广大的股
民朋友。这次有偿新闻的典型事例,可以折射出现在传媒行
业中所存在的通病,在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在未经核实的情况
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并且多次收取他
人提供的“酬劳”,陈永洲的这种做法就已经严重违背了新闻
真实性原则,严重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严
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
上述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行为,严重违反新闻工作者职业
道德准则。有的假借新闻媒体名义以舆论监督为由敲诈勒
索;有的采访过程粗浅片面且未经核实;有的根本不经采访直
接编造所谓的新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败坏了新闻
工作者的声誉。
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重建媒体公信力
针对目前新闻界出现的各种不良的现象,有必要重建媒
体公信力,以此来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首先还是加强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只
有提高传播者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政治思想的觉悟,
才能够不断进步以及加强自身的自律。设,就必须要加大新
闻从业者的自身素质修养。
同时也应该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
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同
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刊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
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
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
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改善媒介环境,需
要媒介体制及经营上的跟进、严密的社会监督、媒体间监督和
媒体内部监督的机制。
所以,现阶段对于媒体机构来讲,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群众
监督的平台,让新闻媒体从业者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对于他们
自己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强有力的鞭策。
三、结语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时媒体进行自我约束的核心力
量,凭借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再加上自己的严于律己,就能
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败坏之风。
参考文献:
[1]邱红杰,邹声文“. 要钱不要下一代”低俗之风拷问媒体社会责
任[EB/OL].新华网,2004-2-10(29).
[2]顾理平.新闻法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慎海雄.记者的良心和责任[EB/ OL].人民网,2004-2-07(212).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