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吉林体育学院 摘要:以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李娜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李娜成功为中国竞技项目发展带来如下启示:制定项目 发展战略应统筹好立足国内与放眼国际的关系,举国体制下的项目职业化道路必须勇于创新、突出特色,保障多元主体的既得利益是 项目职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同样需要商业运作。 关键词:李娜;竞技体育职业化;启示 1.前言 2011 年,李娜以完美的表现征服了国际网坛,在这个由欧美 运动员长期统治的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中开创了中国人乃至亚洲 人的光辉历程,对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 义。李娜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刻苦与勤奋,科学、严谨的个人训 练和比赛计划,以及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然而,这并不意味李 娜完全同国家没有任何关系,毕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网球运动 管理中心曾对其提供了巨大的人财物支持,并打造了走上职业化 道路的平台,对她后续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面对李娜的成 功,我们不宜将过多的精力纠结于对举国体制的批判,而应深入 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 2.李娜成功对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启示 2.1 制定项目发展战略应统筹好立足国内与放眼国际的关系 项目发展战略是使某一运动项目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既定的 目标实现科学、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起着指引项目发展方向, 提高项目发展效益的重要作用。制定项目发展战略,首先要同一 定阶段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得益彰,服务于国家整体的体 育发展战略;其次要同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充分利用世 界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项目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遵循项目发展的客观规律、扬长补 短,丰富自身,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 “奥运战略”是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纲领,任何一个奥 运项目发展的指导思想都被同构于此战略之下,一切工作的最终 目的就是要在奥运会、亚运会上获得更多的奖牌。我国网球项目 发展的指导思想囿于此战略的制约,同其他项目一样,通过三级 训练网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立足于国内的训练和比赛。由于 同世界高水平的职业网球竞训体系脱节,形成了闭门造车、低水 平重复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釜山亚运会全军覆没的惨剧。面对失 败的惨痛教训,网球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在逐步认识网 球运动制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职业网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以及奥运会根据职业排名顺序的参赛原则,提出了“中国网球必 须与世界接轨,走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2.2 举国体制下的项目职业化道路必须勇于创新、突出特色 面对李娜取得的巨大成功,举国一片欢腾。但兴奋之余,随 之而来的是对举国体制的猛烈批判。有人认为举国体制从管理体 制到运行机制已经严重束缚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的步伐,必须进 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然我们永远也建立不起职业化的运行模 式;更有甚者,认为举国体制可以休矣。如此种种的拷问和诘难, 将曾经缔造了共和国体育事业无限辉煌的举国体制抨击的体无 完肤,满目疮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举国体制的 确出现了一些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反映出中国现 有竞技体育的管理思想和体制与体育精神和体育社会化活动的 本质属性间的激烈冲撞。”[2] 职业化代表着竞技体育运动的最高水平,走职业化道路既是 项目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客观需要。在举 国体制的大前提下,实行项目的职业化必须有所创新,突出中国 自身的特色。中国女子网球的“单飞”模式是一种制度创新,虽 然还称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化,但我们运用“双轨制”的模 式,“嫁接”职业化的方式,让优秀运动员通过捷径走上了职业 化的国际网坛赛场,成功地推出了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发展道 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网管中心在此过程中根据项目职业化 的特点,及时转变了观念,摒弃了以往那种事无巨细的家长式管 理方式,将以提供服务、指导和监督竞训工作作为自己的管理职 责,在理清各利益主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的管理模 式即“应充分体现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 政策办法与契约管理的有机结合。”[3] 新型管理模式为“单飞”策略的实施扫清了障碍,使运动员 减少了诸多的后顾之忧,成为网球顺利走上职业化的基本经验。 网球职业化的成功模式有待于其它项目的管理人员去认真地总 结、研究和探索,通过借鉴网球的职业化经验制定符合自身项目 特点的职业化发展战略。 2.3 保障多元主体的既得利益是项目职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举国体制下,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强 调走社会化道路,但由于运动水平不高,没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源 的眼球,长期形成的以国家为投资主体的基本格局没能打破,单 一投资主体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在综合性运动会上“为国争光”的 单质性的目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个人目标和自身价值追求被严重忽视,而网球运动是一项极具个 体性的项目,运动员个性的泯灭使他们很难取得优异的运动成 绩,造成了我国网球事业发展的动力不足。“传统专业目标的单 质性不能完全满足运动员职业目标实现的物质利益诉求,限制了 运动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4]这种单一投资主体 的模式已经不符合世界网球运动发展的潮流,因此,通过走职业 化道路吸引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资金投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经 营网球项目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职业网球是一项高投入和高收益的运动项目,在这个世界性 的开放平台上汇聚了投资商、赞助商、广告商、个人团队和运动 员本人等诸多利益群体。“从物质利益实现的角度来看,职业网 球运动员利益目标的实现是其个人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多 元投资主体实现投资目的的主要途径。”[4]因此,多元利益主体 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是保证团队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以成熟的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支撑的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 了非常稳定的运行模式,通过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利益杠杆来 调配多元主体的利益已经成为世界高度职业化运动项目取得成 功的主要经验,它能够有效地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使各自 的价值利益趋于最大化。 2.4 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同样需要商业运作 商业化是职业体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是 职业体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甚至连曾经十分唾弃商业化的现 代奥运会,也开始依赖商业化运作,以此募集更多的社会资源来 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可见,现代体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已 经密不可分。多元利益主体通过输入大量的资金,对明星运动员 或具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商业化包装,塑造他们榜 样和偶像的光辉形象,吸引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眼球,从而使自 己的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利益主体在职业体育中实现自身价值 的基本手段。李娜进入职业网坛后,通过自身的努力,竞技成绩 稳步攀升,逐渐得到诸多商家的青睐。在签约著名的经纪公司IMG 后,经过媒介公关的包装,李娜树立了良好的职业运动员形象, 使本人和相关利益群体都获益匪浅。 “网球赛事的经营,是网球经济活动的焦点。国际职业网球 赛制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 注这一赛事,是因为国际网球职业赛有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模 式:赞助商试探性地赞助比赛——奖金提高——吸引参赛选手竞 相角逐——提高整体水平——媒体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 —赞助商的付出得到回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赞助。”[2]由于 这一运行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利 益主体积极参与到职业网球赛事的经营活动之中。在举国体制 下,我国竞技体育奉行的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发展方式。竞技体育 赛事围绕着完成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的参赛 任务而展开,这与国际职业体育赛事严重脱轨,不利于项目职业 化的开展。因此,自网球走职业化道路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对网 球赛事的经营与开发,努力同世界职业网球的赛制接轨。成功的 举办了一些国际职业赛事,“如上海喜力公开赛(奖金40 万美 元的最低级别的ATP 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是ATP 三 级赛事,女子是WTA 二级赛事),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WTA 巡回赛的三级赛事,总奖金17.5 万美元)。”[5] 通过这些等级赛事的举办,为我国球员创造了更多的参加国 际职业网球赛事的机会,在同世界职业选手的比赛中增长了见识 和比赛经验。同时,经过传媒的大量赛事宣传和报导活动,也让 世界对中国职业网球的发展状况有所认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 互理解和友谊。 结语 李娜成功之后,很多人对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进行了无情的 鞭挞,这有失偏颇,因为李娜既是举国体制外的受益者,更是体 制内的受益者。因此不能因李娜成功就完全否定举国体制的积极 作用,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通过李娜成功的案例我们如何就 举国体制与职业体育成为运动员成功的保证,使中国竞技体育顺 利职业化,而不是一味鞭挞举国体制,或者一味鼓吹职业体育, 取二者之长。李娜的成功无疑对我们有着诸多正面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刘青,田园.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30(6):831-833. [2]孙晋芳.论中国特色职业网球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2011,25(3):7-9. 作者简介: 李光欣,男,1979处出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 育人文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