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山水画的虚与实

作者:陈月青 日期:2014-03-04 10:58 来源:《才智》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是“虚实”章法之理,虚实运用于中国山水画中,能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空灵之境。虚实与空白
不论是在水墨山水画中,还是在青绿山水画中,都使艺术家主观创造性得以自由发挥。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画;虚实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哲学画,“虚实”问题表现的是人心灵内
部的信息,是人心与物理的契合,是一种内在美的显现,画家借
江山河海等大自然中的存在物来传达一种普遍的意,如诗意、禅
意、人意等,是画家对人生世相、宇宙自然等一种最高层次的感
悟。查重光在《画荃》中说“位置相庆,有画处多属赘疵。虚实
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说出了中国画处理空间的美学追求,
虚实相生,方成艺术,因“虚”得“实”,无景处皆反得其妙。
在一幅画中,虚可以指无笔墨处,也可以指用笔松动处,用墨轻
淡处,构图疏朗处,形象隐含处,相对于这种种虚,实可能指用
笔沉着处,用墨浓重处,构图繁密处,形象显实处。宋代是我国
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中国的山水画的主要工具是毛笔,作者
通过笔墨的手段,有虚实、浓淡、疏密、聚散、干湿、曲直、大
小、点线等,绘画通过这些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
审美情感和价值取向。虚实结合在中国的书法绘画上占有重要的
位置,它可以通过很多的结构形式来表现。
一、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结构
中国绘画讲究:“成竹在胸”,在作画之初,画家就已经想
好了画的一个整体布局。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通过在创
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抒写自己的胸怀,抒写心中独
有的山川,表现眼中的山水空间形态。“线”将许多繁复的事物,
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表达出来。在山水画中,画家
依靠“线”来塑造山石的特性,形成了各种含义迥异的“线”及
各种皴法。“线”是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元素,“应用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一幅作品的优劣。结构主义的先驱列维?斯特劳斯就
曾经说过:结构性的特征是存在于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形式之中
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山的一种形态
和走势,是一种延绵不断地山,这也是一种稀疏的结构组合,是
一种散开的空间形态,而这里占四分之三的水却是一种写虚的手
法,我们不能看见水的波纹,不能看见水里的鱼虾,我们只能通
过空白部分的渔船知道那是水,同时山脚下水的部分有很多各种
形态的水草和不同走向的水纹,这是紧密的结构组合,是一种聚
集的空间形态,这就是一种结构里的虚实,疏密,聚散的表意方
式。这是和中国的文化形式分不开了,中国人普遍认为,写实的
东西我们更注重于看它的表面,而写虚的东西,人们就会更重视
它所表达的意。
二、中国山水画的形态结构
中国山水画的形态结构主要是靠笔墨结构来表现的,笔墨结
构是指中国画中各种笔墨形态的排列、组合关系。各种笔墨形态
是通过它们的笔迹运动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中国书法绘画的
主要工具是毛笔,毛笔的运用如同文章一样讲究起、承、转、合,
而起、承、转、合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就是不同的
表意结构。绘画线条作为表象功能的符号,是人类在感知外物时
对外物加以抽象的界面边缘,是主体把握对象的一种能动的视觉
作用。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带色或不带色的直线和曲线去表
现物体的轮廓、质感、性格等,以收到相应的艺术效果。线条在
其象征功能方面是人的情感的外化——迹化。这样,线条在作为
外物的界面具有将对象从背景的混沌中独立出来的功能,同时,
线条作为主体心画可使主体情感迹化而禀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
思。线条中流动着画家的缕缕情思和细腻丰盈的艺术感觉,是艺
术家通过想象和概括出来的创造性的可视语言。线条的审美特性
在于,它传达出画像的生命情调和审美体验,反映了作者的风格、
品格和精神意志。
三、中国山水画的色彩结构
中国山水画使用的色彩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创造了独
特的“计白当黑”审美观念,但也不会拘泥于水墨的颜色。山水
画的色彩是意象的,对画面的意境有烘托作用,但山水画的色彩
要求统一和谐。中国画虽多水墨画,但是也并不是厌恶和排斥色
彩,反倒有重着色与水墨淡色的画法,例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
江山图》、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天池石壁图》和《丹崖玉树
图》等。李可染的画中黑处往往是虚,是空灵,白处反而是实,
是最先吸引人的地方。这依然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所在。这种山水
画空间意识当中的一阴一阳、一明一暗的流动的节奏均体现了笔
墨的虚实原则。笔墨的浓重在虚实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实,淡雅的色彩也就可以是一种虚,因为淡雅的色彩给人一种飘
渺的感觉。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逼真,
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
的享受。同时也指出了,景物不能雷同而要有变化,要有强烈的
比照。例如、孙过庭《书谱》中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既追险
绝,复归平正。”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那种平视静观构图,
而是以散点式的构图为主,“三远”成为传统山水画的典型表现
手法。因而,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纵长的条幅立轴就是横长的横
卷。
四、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作为中、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中以
描写自然山川景色为主体的艺术样式,虽具有类同性,但在空间
语境上,却反映着各自的美学准则。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感型是虚
境;西方风景画的空间感型为实境。一个朝广延空间展开,一个
朝纵深空间拓展。语境不同,正像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指出的:“各
个美术有它特殊的宇宙观和人生情绪为最深基础。”中国山水画
始于六朝,山水画追求虚境,思想根源是老、庄之“道”和魏晋
玄学。这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出的“道”(圣人含道日
英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和王微《叙画》中提出的
“拟太虚之体”论,可见一斑。在“卧游”山水的境界里,“游
目骋怀”,并以“无心”、“无为”之虚静心态和“步步看,面
面观”、“俯仰终宇宙”的观察自然的方式,通过静穆观照,与
万物同“放于自得之场”,共入自由之境。山水画中充满了“虚
实”、“疏密”、“阴阳”、“高底”等等形式之美的地运用。
其中最突出的是对画面中的“虚”和“实”的高超的处理,绘画
的形式之中,“虚”和“实”是一对形式美的范畴,画面之中虚
实处理得如何是区别画家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法,往往画实处
容易,而画虚处难。虚和实处理又必须恰到好处,否则,过实则
过于呆板,使气息呆滞,过虚则缺少骨力。
五、中国现代山水中的虚实
虚实结合是现代山水画中的内在特性,表现在它的恒定性和
境遇性。所谓恒定性和境遇性,是在它具有稳定性`确定性`同一
性和普遍性的同时,也具有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那种属
性。在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
色破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虚实结合关系。由于它们这种
结合而生成了与之两者所不同的第三相。这种虚实结合属性在现
代山水画中表现的特别突出。比如,为了取得画面的厚重效果,
往往进行多次积墨`多次积色或多次墨色覆盖。这种相覆盖`相溶
合本身,就是虚实结合。它的第二个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境遇性。
笔者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美。特别是现代山水画,在自
然美的问题上更为重要。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以张大千大师为代表
的一大发现。一幅画在大笔`大水的作用下显得格外生动`自然。
为了达到更理想的艺术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撞水撞墨或撞色。总
之,虚实结合是现代山水画中稳定性与变化性两个相互矛盾的结
合体。实践证明,自然绘画的真正魅力,在于艺术家以发挥其主
观能动作用为前题,对其再创造后而生成的艺术效果。
虚实、有无实际上是一种光、空间、空气效应与对云水树石
的趣味追求。渗透了一种主体精神在章法中表现为一种对 “气”
的追求。这种与虚实有关的气,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意境和格调,
是一种灵动的生命之气,体现了一种深邃幽微的笔墨精神。笔墨
的虚实实是捕捉自然万物的生趣与天趣,营造一个气脉相互贯通
的艺术空间。笔墨精神在虚实中高度凝聚、集中,虚实是一个弥
漫着画家精神和引人入胜的审美空间,虚实意识的追求是心灵与
自然的契合,它冲破了具体形象的局限与束缚,使自然的空间与
心灵的空间浑融一体。虚实是主体自由驰骋的无限境地,从笔墨
的奇妙与丰富体味生命的奇妙与丰富。虚实让人产生许多联想,
在笔墨的阴阳摩荡中充分体现,它既不是客观真实的空间显现,
也不全是画家心理空间的完全再现,是自然的“实”与心灵的“虚”
幻化出的沉载画家感情的理想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对立统一哲
学精神的印证。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