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800)
摘 要:物有物的命运,那就是,它们面对的永远是充满了好奇心的人。人有一个本领,那就是“格物”-------观察和研究;人还有个追求,那就是“致知”-------求得认知。”状物散文是高考热点题型之一,“格物致知”也是学生阅读状物散文或其它散文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人与物的对话”这一专题归纳出状物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藉此为高中生散文阅读教学打开一扇窗,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对话;散文;阅读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状物散文和状物说明文有着明显的区别:状物散文属于文学体裁,而说明文属于科学的应用文体。状物散文笔端常带有情感,使用手法也是文学的;说明文要求严密、严谨、客观,使用的方法偏于科学的说明。
以《葡萄月令》为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直到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都在写“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爱往这里面钻。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而《家里的灶头》一文,可以说灶头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跟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灶头给我们提供了美味可口的食物,那么母亲则是借助于灶头在经营一份有滋有味的生活。她一边温暖着我们的口腹,一边还教导着我们做人。 文章的结尾就更值得咀嚼了。作者以一首朴素的小诗结尾: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可见,在状物类散文中,一类偏重于对物象进行描形写态。这类散文描摹的物象侧重于物象的本原状态,用工笔描绘,以细腻逼真取胜,如《葡萄月令》。 还有一类状物散文所描写的事物,并不完全是原生态的事物,而是作为一种人格象征载体呈现出来的,如《家里的灶头》。
如《意大利蟋蟀》一文,作者重点描写了意大利蟋蟀的“歌唱”,详细介绍了蟋蟀的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 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而第二类状物散文认知的求得是要深切感受物境的形象特征,寻找到在平平常常的山川风物中所寄寓的人格象征、深层意蕴与人文精神。 2011年四川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锈损了的铁铃铛》第16题: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文中“锈损了的铁铃铛”就是勉儿爸爸命运的象征,“尽情地唱过”,却“把自己用得太过了”象征了勉儿爸爸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生命。 一类文章有一类文章的阅读规律,要将一篇状物散文解读得详尽、透彻要运用好以下四把钥匙。 (一)抓标题 物象标题作用首先是交代写作的对象,其次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抓住物象标题,弄清文本所状之物。 (二)析过程(抓住客体特征,判断属于哪一类状物散文) 1.提取描写物象的修饰语(形容词)。 2.勾画上下文中作者评价物象特征的句子(品析关键语句,探究深层蕴含)。 例如,2012年高考四川卷文学类阅读《柴禾》,作者评价物象特征的句子有: ①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②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 ③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 ④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 ⑤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 ⑥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 文章用细腻而又深情的笔墨描写了代表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柴禾的一生。 (三)明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 把握状物散文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状物散文中的物首先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它可能还是人(莫言)”。这就决定了,状物散文中的突出表现手法是象征或托物言志。仍以《柴禾》为例,文本写柴禾的一生,更可能是写人的一生。 (四)定主旨 阅读一篇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物, 其次勾画物的形象特征,然后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分析感悟作者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所咏之物中所赋予的象征义,所寄托的人生观点和情感态度,把握住“物品”与“志向”“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剥丝抽茧,进而抓住文章的主旨。 例如《柴禾》第17题是这样设置的: 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可以认为重在些柴火。因为柴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写柴火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和对细微生命的关注。 也可以认为重在写人。因为写柴火的目得是为了写人,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对柴火的生命过程的关注其实就是对人的生命过程的关注。 认为重在写柴禾,是将这篇文章视作第一类状物散文,着重对事物进行描形写态,在描形写态中渗透了作者对物的情感态度;认为重在写柴禾,则是将这篇文章视作第二类状物散文,将物象作为人格的象征来表现。 两种解读均有理有据,都体现出状物散文阅读中由格物到致知的基本能力。 状物散文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样的选文之所以会成为重要的考察材料,因为它本身具有丰富的考察空间,它传情达意的方式、取材显意的韵味、艺术上的唯美特点,都是人们最为钟情的。鉴赏这样的散文,培养格物致知的能力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