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堰桥中学,江苏 无锡 214174)
摘 要:读写迁移在高中语文的写作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议论文写作练习中举例论证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读写迁移的关键所在,以及怎样实现读写迁移的最有效化。关键词:读写迁移;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它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说服力。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学生在运用举例论证这一方法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所列举的事例牵强,不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二是所列举的事例陈旧,一个老掉牙的事例“搬来移去”;三是习作中所列举的事例与事例本身不符合,存在明显的错误,比如将事件的对象张冠李戴等等。 从本质上看,举例论证就是一个读写迁移的过程。因为读写迁移是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创造活动的过程,举例论证就是将阅读中存储的事例迁移到写作这一创造活动中。那么,在读写迁移这一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的一些问题进而导致读写迁移的低效甚至无效呢?通过对学生写作现状的观察,本人将原因归为阅读这一环节,并且认为阅读是读写迁移的源头,也是读写迁移的关键。 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阅读一些文章,但多数学生是在感觉无聊时才做,要么消磨时光,要么纯属猎奇,阅读就变为了“休闲”。因为心态不正,所以在阅读时就会对原文记忆不深,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记忆,同时也不会用心从全局去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或者意蕴等。那么,在议论文的举例论证中,自然就会因为阅读不认真,记不得新事例而用陈旧的例子,或者是将某些信息弄错;因为阅读不用心,体会不出其中的深刻内涵,所举例子的重点就会与论证的中心不符合。 那么,怎样纠正读写迁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实现读写迁移的最有效化呢?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本人在举例论证这一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 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在平日的阅读中,哪些阅读到的材料可以在写作时作为例子加以运用,进而反观我们平日的阅读,反思总结应该读什么。这个教学环节其实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王栋生老师曾说:“儿童的读写结合,首先可能还得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这和营养学的原理其实一样,只有“破”的“万卷”中有你需要的“营养”,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缺乏正确阅读观的引导,大量的阅读可能就收效甚微。德国康德曾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阅读亦是如此,学生明白了应该读什么,专注度可以更高,将阅读迁移到写作中的达成度也就更高。 其次,在课堂上以一则阅读材料为例,教会学生读且思。所选材料为报纸上刊登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学员吴莫愁的简介,设置的问题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读出了哪些内涵,可以运用到哪些话题的写作中。 此环节是让学生揣摩体悟素材,学会多维解读。苏轼曾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许多学生有了素材的积累,但是到了写作时还是不会用,主要原因就是对原素材缺乏思考,没有个人的感悟。王栋生老师说:“能否举出一个恰当的例子并分析,取决的是眼力,而眼力取决于独立思考。”“不是在要到‘用’时才开始思考!”要在阅读时就揣摩,把材料中的精髓留住。看过的素材,还不是属于你的素材;只有经过自己静心揣摩之后,铭记到脑海中的素材,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素材。其实,静心揣摩的过程就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揣摩之后的感触、感受、感悟是最好的“吸收”;“吸收”之后,你才能“铭记”。不经过大脑“消化”的素材,仅仅是在视网膜上走过一遭,不可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只有揣摩得通透,才能记忆得深刻,运用得自如。 在这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真正进入“迁移”阶段,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开始写。主要是写一些议论文片段,基本结构包括:观点,叙例,析例。“观点”可以是揣摩感悟后的精练表达,也可以是某次写作的分论点。“叙例”主要要求紧扣论点、有意识地突出与论点相扣的一面对事例进行定向复述,一定要做到简练概括。“析例”是对事例作适当的分析,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围绕观点说清说透。在这个写作阶段,进行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阅读效果在写作阶段实现最大化。 总之,读且思,思并写,是实现读写迁移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写作”长期植根于“阅读”的沃土中,至少可以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不再举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