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 要:在班婕妤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是贵为皇妃,还是秋扇见捐,她都能以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去面对,始终保持一颗平淡之心,她的平淡透射出的尽是理性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班婕妤;理性智慧;处世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班婕妤成帝时被选入宫,她遵礼循法,处事谨慎,并且熟悉历史,擅长音律。初为少史,后被封为婕妤,婕妤只是她的封号,不是她的名字。婕妤为妃嫔之首,也是除了皇后之外后宫地位最高的人了,可见最初她受宠的程度非同一般。但是到了后来,却经历了失宠、丧子的双重打击,在她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是贵为皇妃,还是失宠团扇,她都能以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去面对,始终保持一颗平淡之心,她的平淡透射出的尽是理性智慧的光芒。 一、 贵为皇妃,贤明自持 班婕妤出身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诗赋,有文采,又谨守礼教。汉成帝初年,“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然而班婕妤并没有侍宠生娇、飞扬跋扈、干预朝政,反而越发地谨慎与低调,因而深得汉成帝的宠爱。班婕妤的美貌与才德使汉成帝连出游都要与她同辇,她却婉言拒绝道: “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在此,班婕妤以历史的兴亡教训劝诫成帝,古代的贤明之君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身边都有贤臣名将的辅佐,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却不是这样,夏桀宠爱妺喜、商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因宠爱女色,荒废朝政,最后落了个国亡身死的悲惨境地。国君应以国事为重,不应把妃妾随时带在身边。汉成帝深为班婕妤的见解而折服,就连王太后都称赞她: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楚庄王的宠妃,“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樊姬多次相劝不起作用,于是采取自身不吃兽肉的方式来劝诫,楚庄王终于被感动,放弃打猎,勤于政事,成就了他的霸主之业,他成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楚庄王的宠妃樊姬相提并论,是对班婕妤的最高嘉奖与勉励。被汉成帝宠爱至极的班婕妤,不侍宠、不专宠、不骄狂、不干政的美德,可谓是西汉时期贤明的后妃,她的自持,恰是她聪明智慧之处。 二、 遭妒失宠,急流勇退 由于汉成帝的宠爱和太后的赞扬,使班婕妤在后宫的地位更加突出,地位愈是突出她的心态愈是平淡,希望以此来影响汉成帝,使他成为一个明君。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班婕妤所期望的那样,汉成帝不但没有成为楚庄王那样的有为国君,反而随着赵飞燕姐妹的入宫,声色犬马,荒淫无道,不仅致使西汉社会走向没落,同时也掀起了后宫的争宠之风。赵飞燕姐妹侍宠自傲,飞扬跋扈,致使许皇后和班婕妤先后失宠,并且还想置她们于死地。鸿嘉三年( 前 18 年) ,“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汉成帝拷问班婕妤,婕妤对曰: ‘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 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班婕妤的辩解合情合理,汉成帝又念及旧情,不但没有追究,反而厚加赏赐。劫后余生的班氏,在后宫斗争日趋残酷的情势下,明智地选择了急流勇退,巧妙自存,主动要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成帝死后,她又到成帝陵寝中看守陵园,直至终老。失宠后的她,虽然孤独悲伤,但却能淡定自如,自得其乐,得以善终,这与她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淡定心理与应对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三、怨而不怒,理性智慧 班婕妤失宠、丧子后的生活,在《自悼赋》、《捣素赋》里均有显示,写的凄婉哀怨,抒发了被成帝遗弃后的悲苦心情,倾诉了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一切都改变了,甚至是自己也不同于往日,无论是形容状貌还是生活起居,想起来便是一阵心酸,只能通过“捣素”这样的小事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希望成帝看到手工后能明了自己的心意。但是成帝已不再关心她了,也不可看到这些,即使看到了也没有用了,所以婕妤只有回到空房子里偷偷哭泣。这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了她自己独特悲剧的人生体验,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人普遍的悲剧命运。 有人说,造成班婕妤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就在于她最初对感情的理性对待,身份完全依附于成帝但却有着清醒理智的自我意识,致使她的一生只能在孤苦伶仃中度过,充满无奈的心酸与悲哀。而我认为,她的退避、隐忍、怨而不怒,才是她的处事之道,试想皇后都被废了,她的斗争只能是无意义的牺牲,她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保全自己的方式,她的理性智慧,使她能平安终老。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李雁劼.以物喻人情切感深———谈《怨歌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J].名作欣赏,2007. [3]邓莹辉.平淡:理学文学的审美基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作者简介:姜云霞(1979-),女,文学硕士,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