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学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等问题。“以生为本”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必然选择。通过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及必要性的分析,探讨“以生为本”的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生为本;高职 当前,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也在逐步改变,学生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入学整体质量有所下降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生为本”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如何解决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贯彻“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做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以规范学生行为为核心,以维护学校秩序为目的,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有序运转。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管理难度增加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数量迅速增多。调查显示,截至2011 年底,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达到1276 所, 在校生规模超过1000 万人,占据了全国大学生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样化,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且整体入学质量有所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2. 工作理念落后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摆脱政治性的管教模式,以教师为管理者、以学生为被管理者、以约束强制为管理手段的工作理念未得到有效改变 。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仍以段的工作理念未得到有效改变 。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仍以“管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差异,违背了生本理念,偏离了学校的服务和引导功能。一些高职院校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3. 工作方式落后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多采用严格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强制、严格的学生管理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忽视了学生差异、缺乏与学生深层次的沟通,违背了生本理念,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完善。而现实当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提高,落后的管理方式致使管理效果越来越差。 4. 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队伍的基础力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每个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应控制在200 人以内,实际中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配置不到位,无法达到这项要求。繁重的学生事务,致使多数辅导员陷于忙碌的事务性工作,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再加上一些辅导员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个人素质与能力无法满足岗位需要,往往出现工作不到位、应付了事的现象。总体而言,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业务能力、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5. 管理工作体系有待改进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高校学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但在执行管理规定的过程中,由于认识和理解的差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除学生入学整体质量较差外,科学性不足、舍本逐末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也致使高职学生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评价考核,偏向于命令服从,没有把加强和提升学生管理活动作为教育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管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权力为中心、以制度约束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源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它主张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遵循“以生为本”教育规律的体现,是增强高职院校管理者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的必然选择。 三、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2014 年6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高职教育育人效果、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首先,“以生为本” 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其次,高职生基础知识较差、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的强制、约束性管理效应已日益低下;第三,高职生多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社会责任感不强、学习劲头偏低等问题,“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第四,高职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但人文素质偏低,在教育管理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以生为本”的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1. 转变传统工作理念,践行“以生为本”的育人观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更好地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首先,要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要素是学生,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其次,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和基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逐步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学生管理过程;第三,学校要由传统的“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转变,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管理职能;第四,要完成服务对象由“少数”向“多数”的转变,摈弃旧有的只抓两头(优秀学生和差生)忽略中间(普通学生)的错误做法;第五,要完成由“统一约束”向“弘扬个性”的转变,帮助学生多样化全面发展;第六,要完成由“学校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管理偏于严格管教,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学生工作者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摆脱旧有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管理地位的失控,而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二者应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它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3.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搭建扁平式管理模式 “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管理,要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落实校务公开制度,使学生了解学生工作动态;要完善、简化程序,为学生参与管理疏通道路;要重视、引导、支持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使学生有组织地以民主方式表达诉求;要重视学生骨干的培养与发展,建立学生自治机构,对学生的参与管理给以恰当的引导和帮助;要逐步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校领导接待制度等。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构建新型的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减少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层次,提高管理服务育人效果。 4. 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通过创新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扩大评价主体等,建立、科学、全面可行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5. 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营造健康积极的育人氛围 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营造平等、竞争、包容、创新的校园文化,是“以生为本”管理思想和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集中体现。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较短, 文化底蕴、历史积淀较少,要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健康积极的育人氛围。高职院校良好环境氛围的实现,要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的文化氛围、优良的学风校风以及浓厚的职业文化等逐步实现。 6. 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构建新型的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 当前,高职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以及原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数据库不统一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必须结合最新的管理育人理念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新型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方式。构建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应包括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内容,系统的设计、开发,要力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实效。体系主要包括学生管理系统、学生成长记录服务系统、学生个人评价系统、绩效管理评价系统等多个管理模块。其中,学生管理系统包括信息发布、基础信息管理、公寓管理、共青团工作管理、党建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就业管理、毕业离校管理等子系统;学生成长记录服务系统包括奖励管理、资助管理、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管理、违纪管理、心理档案、日常管理等子系统;学生个人评价系统包括综合测评、素质评价、职业倾向测评等子系统; 绩效管理评价系统包括辅导员绩效考核、辅导员学生评价、院系学生工作绩效考核等子系统。 参考文献: [1] 朱登富.“人本管理”理念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8):6-7. [2] 郭立. 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3,(21):34-36. [3] 温斌, 胡婧超, 张增水. 基于“学生为本”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8):82-83. [4] 武艳.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邹议[J]. 职教论坛,2012, (29):58-59. [5] 姜荣. 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 教育与职业,2013, (23):27-28. [6] 金晓童. 高校学生管理的传统优势、面临的调整和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6):49-50. [7] 谢长旺, 易金丰.“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5):39-41. [8] 邱兴萍. 创新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J]. 高等农业教育,2013,10(10):98-101. (作者简介:邓广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干事,讲师。 黄爱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处)长,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基于“以生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skszr05)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