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电影《飞越疯人院》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诸多学者通过从该影片的剧情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通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理论来解析影片,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这部影片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飞越疯人院》;弗洛伊德;三重结构 一、影片简介 电影《飞越疯人院》是由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说所改编, 并于1975 年由美国著名导演米洛斯·福曼所拍摄。《飞越疯人 院》这部小说被称为嬉皮时代的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经典 之作。不仅如此,此影片于1975 年一举拿下第48 届奥斯卡最佳 影片等荣誉。该片导演米洛斯·福曼在六十年代末从捷克斯洛伐 克逃往美国,对于当时的美国病态和压抑的社会缩影有着相当深 刻的理解。 二、理论介绍 在心理动力学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 弗洛伊德所总结并归纳出来的。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作用,各自 代表着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从低到高依次发展。“本我”是生 物本能自我,“自我”是心理社会,“超我”是道德理想。人们 只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步走向“超我”境界,才能更好的 实现自身的道德理想。其中,“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 是由人类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 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活动以 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出发点。“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作 用是调解“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超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到道德化的自我,能够抑制本我的冲 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三、影片解析 对于影片《飞越疯人院》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存在有不同 说法。本文将通过使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的自我、本我及超我三重 结构理论从影片中的精神病人及管理者两个角度来对该影片进 行深刻分析。而对于这部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和管理者来说,他们 的人格依次经历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个阶段中不同程度 的发展。 (一)精神病人的角度 影片《飞越疯人院》中的主人公麦克墨菲因为被警察怀疑是 精神病人而送到了精神病院进行观察。初到精神病院,麦克墨菲 认识了第一个朋友印第安人罗德曼酋长。在影片开始,根据史贝 菲医生对麦克墨菲的询问中我们可以从麦克墨菲的表现看出他 所具有的“本我”一面。他为了追逐和享受最原始的乐趣,去追 寻肉体上的快乐,从而因为犯有强奸罪被送至劳动教养院,而后, 又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进行观察。 对于麦克墨菲而言,在这个精神病院里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 和观察,他慢慢开始发现这个精神病院对于这些病人进行的所谓 “治疗”充满了强制色彩。单调、枯燥、机械式的生活安排处处 可见:这个精神病院的门和窗户都被铁栅栏锁了起来;每个病人 完全没有自由的权利,必须按时吃药;在一次次的座谈会上,每 个病人的隐私毫无遮掩。对于这些所谓的“治疗”,麦克墨菲开 始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我”的转变。在这个精神病院里,他 用自己荒诞不羁的行动不断挑战精神病院里的权威,逐步实现从 “自我”走向“超我”的转变。他从最初的不吃药,到偷巴士带 领大家去郊游,直到最后准备逃离疯人院,筹备了最后的聚会。 他又一次成功实现了从“自我”到“本我”的跨越。麦克墨菲已 经在与权威的不断抗争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发展, 从而最终转变成为了“超我”的人格。 影片最后,米洛斯·福曼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重视“超我” 的人格,为主人公麦克墨菲巧妙安排了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尾:麦 克墨菲因为看到精神病院中的好友比利出事后,放弃了逃跑机 会,造就了最终的悲剧结尾:他被做了额叶切除手术,成为了一 个真正的白痴。这一悲剧现实使得麦克墨菲在得到“超我”人格 的转变后失去了实现自身未来发展的价值意义。 (二)管理者的角度 作为影片《飞越疯人院》中第一反面人物的护士长瑞秋,她 和精神病院的院长、看护人员勾结在一起,把他们的“本我”人 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反面人物护士长瑞秋等人为了追逐自身的控制和统治的欲 望,她们强行对这些精神病人使用高压电击,脑叶切除手术等等 非人手段以求取得精神病人们的绝对服从。影片《飞越疯人院》 在开始的时候就向观众们展现出一个四周都是铁栅栏的精神病 院场景。在这个医院里,每个病人似乎都在这个精神病院中生活 的怡然自乐,一切都显得十分和谐。而伴随着麦克墨菲的到来, 观众们逐渐开始从麦克墨菲的视角发现这家精神病院里所存在 的一系列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这家精神病院里,护士长和院长 等人则拥有绝对权力,他们可以随便限制病人们的人身自由。 在这些残忍的管理者们追逐自身欲望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伤 害着这些精神病人,以至于在本片充满悲剧性的结尾中,使得年 轻的比利由于护士长瑞秋的恐吓而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主人公麦克墨菲也被医生强制送去做了额叶切除手术。这些精神 病院中的管理者们始终保持着独断的“自我”人格去追逐自身欲 望,并对精神病人们的人格的转变进行了强制性的遏制。 四、结论与意义 本文通过使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的“自我、本我及超我三重结 构理论”从影片《飞越疯人院》中精神病人和管理者两个方面进 行深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影片的迷人魅力所在。 影片通过设置护士长、主人公麦克墨菲以及印第安人罗德曼 酋长等屏幕形象,他们依次向观众展现了他们的人格从“自我”, “本我”走向“超我”的过程,也充分证明,“超我”的人格需 要逐步进化的过程,也是人们人格逐步演变的最终理想目标。因 此,通过影片《飞越疯人院》中的每个角色的人格发展过程,我 们可以看到从“自我”到“超我”人格的转变是每个人的心理成 长都要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自己的心理发展中逐渐找到新的 平衡。只有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够最终实现“超我”的人格,从 而更好的去追逐自我理想和梦想。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86.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285. [3]谭潇.《飞越疯人院》的人格心理学解读和社会意义阐释. 世界文学评论,2009.179. [4]翁碧琼.从认知角度解读《飞越疯人院》.莆田学院学报, 2009.68. [5]郑军.《飞越疯人院》与精神病院制度.光影世界话心理, 2008.59. 作者简介: 杨玉婷,女,1993年出生,宁夏固原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外国语学院口译专业2013级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