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浅谈礼制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作者:宋筱静 日期:2014-04-25 09:51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91
摘 要:礼制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关系、阶级及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礼制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首先体现在,
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具有等级性质的礼制性建筑体系,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了建筑活动的首位。其次体现在对于建筑形制、
色彩及装饰上。
关键词:礼制;礼制建筑;坛;庙;明堂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愈,中华文明亦被称为“礼乐
文明”。关于礼制的起源,学界一直存在很多说法,有礼源于
原始崇拜、巫术、原始礼仪、父权制等说法。“礼”的起源,
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中指出“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
和辽西、燕山地区,有许多时代属于公元前35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的重要遗址,都发现了礼的踪迹,即已出现了礼制、礼
仪、礼器”。礼制同宗法制度、等级制度联合在一起,构成整
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礼记·表记》载“礼谓贽也”把礼
视为了一种礼物,人际交往的礼物。《说文解字》曰:“礼,履
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明礼源于祭祀,是祭祀鬼神的吉物。
而后又经儒家解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仁存心,以
礼存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彻底的
把礼推向了政治性的极致,成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来提倡。秦汉
以来更是把“礼”从天子治国的政治伦理,深入到父子兄弟夫
妇师生的社会伦理。汉代以后,更是由“礼”演变出来了一整
套“三纲五常”的人伦准则,“礼”彻底的成为了中国古代社
会的政治法则、社会准则。可以说,礼制是社会、文化、政
治、制度、经济等等诸多方面的结合点,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
社会的天人关系、阶级及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
所以礼制必然对于中国古代的建筑产生重要的影响。
礼制建筑的地位,要远高于实用性建筑,礼制对于中国古
代建筑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
具有等级性质的礼制性建筑体系,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
了建筑活动的首位。《礼记·曲礼下》载:“君子将营宫室,宗
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
次,养器为后。”可见礼制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的地位。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祭祀活动形成一系列的礼仪制
度,需要在特定的或者特殊的日期在固定的场所举行,礼制建
筑因此出现。礼制建筑具有起源早、延续久、数量多、规模
大、艺术成就高的特点,从建筑类型上可以分为:坛、庙、宗
祠;明堂;陵墓;朝、堂;阙、华表、牌坊等。
1、坛、庙、宗祠
这一类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礼制建筑。《说文解字》
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明礼源于祭祀,是祭祀
鬼神的吉物,说明“礼”同原始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
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源于原始崇拜,对灵魂、对山川、河海、
宇宙等自然界的崇拜。
坛,《说文解字》曰“祭场”,在平坦地面上用土堆筑高
台,主要用途就是祭祀,祭坛的出现与原始崇拜有着密切关
系,人们认为地势越高,越容易通达神明,自己的祈望能更好
的达于神明。进入国家文明之后,中国古代的帝王对天地极为
崇敬,把祭祀天地作为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同时在都城建设
中礼制建筑是极其重要的,必集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
技术、艺术水平去营造。历代王朝改朝换代之后,为保天下太
平,帝王必要封禅泰山。封建帝王除了封禅大典以外还会有对
天、地的季节性常祭。天坛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祭祀建筑
群,分内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圜丘坛在南,祭
天,祈谷坛在北,祈谷,两坛由丹陛桥相连。由帝王主祭自然
界最高的神袛,这使“坛”在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中占据了较高
的地位和规格,拥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礼制建筑的神圣与至高
性。
“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礼记·明堂位》对于庙的规模有
严格的等级限制“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又
因祭祀对象的不同有太庙、家庙之分,前者奉祀皇族祖先灵位,
后者奉祀世家大族祖先。汉以后出现大量祭祀圣贤的庙,如
“关帝庙”、“包公祠”、“孔庙”等。另外,还有专门祭祀山川、
江湖、风雨水火之神的神庙如城隍庙、土地庙、泰山岱庙等。
“宗祠”又称“祠堂”它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
场所,又是处理宗族事务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是家族礼制活
动的多功能建筑。最迟至汉出现《汉书·张禹传》载“禹年老
自治家莹,起祠室”,《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亦载“朝廷大
恩,犹当应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灵有所依庇。”
2、明堂
明堂是一种特殊的礼制建筑,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
典的地方。《乐府诗集·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杜甫《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佩剑鸣相磨。”据史料
记载“明堂”起于黄帝之世,夏朝为“室堂”,商为“重屋”,
周才叫“明堂”。《逸周书·明堂解第五十五》载“周公摄政君
天下…大朝诸侯明堂之位。”指出明堂是周公为了明诸侯尊卑
而建,明堂的样式为“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广六尺
三寸…左为左介,右为右介。”各诸侯在明堂的占位也有明确
规定“天子之位,负斧依,南面立。率公卿士,侍于左右…宗
周明堂之位也。”但是明堂的建筑模式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所修建的汉家明堂成为后代王朝修建明堂的
基本模式,即宫殿上元下方,四面环水。可见明堂是中国古代
皇家等级最高的礼制建筑之一。
3、陵墓建筑
基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于祖先对于鬼神的崇拜,普遍重
视丧葬,同时在儒家“慎终追远”孝道观念影响下,丧葬之礼
成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都对陵墓
建筑精心的构筑。陵墓建筑一般都是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在
平原。
4、朝、堂
“朝”是帝王处理政务和举行礼仪庆典的场所,突出皇权
的至高无上及帝王的唯我独尊。“堂”是民间宅邸的核心,是
家庭中祭祖、见客、举行婚丧大典及节庆宴饮的礼制性空间。
5、阙、华表、牌坊
阙、华表、牌坊等建筑小品也是礼制建筑的一部分。“阙”
最早由宫门演变而来,它标示着建筑群的等级,树立皇家威
严,唐宋以后演化成宫廷广场上礼制性的门楼。“华表”起源
于原始部落的图腾柱,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为了表崇遵规、
显示隆重和强化威仪。在一对华表上加上“额仿”就成了只有
门的建筑——牌坊,从早期具有实用功能的坊里的门发展为标
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教的纪念性建筑物,在礼制的规划下牌坊
成为了中国人精神性的存在,普遍地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礼制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影响体现在礼成为建筑的核
心内容,影响着建筑的形制、等级、装饰。
在建筑的形制方面。《周礼·考工记》中规定了都城的规格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
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呈方形,城中四面各开
三门,城内九条南北向、九条东西向干道,每道路宽为车轨9
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前为朝,后为
市场,朝和市场各为一百方步大小。当然这是一种都城的理想
形制,明清时期既延续吸收了辽、金、元北京城的特点,又结
合中国历代都城特点,按《周礼·考工记》那套模式去仿造,
营建了北京城。所以说,王城的空间格局具有宫城择中、轴线
对称、道路系统等级分明特点,充分体现了贵贱尊卑的等级秩
序。
古代建筑中在屋顶形式、面阔间数等方面体现着严密的等
级制度。在屋顶形制中重檐高于单檐顶,重檐庑殿顶等级最
高,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只有太和殿、明长陵祾恩殿和曲阜孔庙
大成殿采用此种殿顶。然后依次是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
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所谓的面阔间数是指
在建筑物的平面上,由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间”;一
间的宽度,叫面阔。而整个建筑物正面若干间加起来的宽度称
面阔。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明会典》规定:公侯,
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官,厅堂五
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
三间七架。为保持建筑物正中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
为奇数。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九间以上
殿堂是皇帝专用的,清代的太和殿面宽十一间、进深五间,是
现存规格最高的单体木建筑。
建筑装饰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色彩和建筑的屋脊装饰
上面。黄色在我国是最尊贵的色彩。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
室特用的色彩。其次是绿色,高于其他颜色。高级的屋脊上排
列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吻兽,标志建筑物的等级。建筑物等级越
高,个数就越多,在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而故宫
太和殿上有十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
了太和殿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1962
[2] 范晔. 后汉书[M]. 中华书局,1965
[3] 申时行. 明会典[M]. 中华书局,1989
[4] 杨天宇. 礼记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