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66611
【文章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激发,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中等专业学校中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办公软件, 能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出现如下现象: 1)计算机的水平差别很大 因学生的生源不同,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经常上网聊天,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内容,但也有的学生,初中时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要求底,导致学生没有学或没学好的情况。 2) 理论课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理论授课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内容枯燥平淡,没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这些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到班里其它的同学,如果不能及时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会下降。 3)部分学生眼高手底 有些学过的同学,觉得这些内容很简单,基本上会了,因此上课不注意听讲, 可真正让上机操作时却做不出来,存在眼高手底的现象,对实际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 4)对本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中职院校中,好多学生总觉得本课程与初中时一样,作为一门副科,与自己的专业无太大关系,导致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认真对待,因此针对这种现象任课教师应该正确及时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改变观念,端正学生的态度。 上述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的特点来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 主宰着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新时期的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及主动性,充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但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协助作用。 目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下: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一种方法,主要围绕着任务的展开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给学生,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灵活运用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并通过自主探索及相互协作,完成所需的任务。比如在讲授演示文稿时,教师把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基本操作讲授后,让学生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学生制作时可带着任务进行操作。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状态,本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当一个任务完成时,学生会获得成就感及满足感,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开拓进取的自觉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案例的运用,通过案例,有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学生对每个具体的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注重理论知识转为注重实践,从而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案例教学能够大大地缩短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如讲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通过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排版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讲解完后可以让学生处理一篇文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及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演示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帮助学生掌握主要操作。上机练习后,教师通过演示,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4)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 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共同的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究中能够产生对技能及知识的需要,对技能及知识进行归纳、升华,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5)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以及设计“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有限的课堂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不仅适合于理论课教学,也适用于实践课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对师生的影响很大,该方法的教育教学模式具有艺术化,教学理念主要本着“以学生为本”,该方法具有多样性,其教学形式不固定,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挥的空间很大。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 有些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操作,如文件(夹)操作及word 操作,虽然有可能所授内容的版本有所改变,但基本上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可以让这些学生走向讲台给同学讲解,免得出现感觉简单而不学的现象。老师把任务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让水平高的学生提前准备好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就是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把学生科学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的人数大约在4-6 人,让水平高的同学带动水平底的同学,上机时也按小组来组织座位,通过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能够有效的减轻教师的负担,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学,能够培养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选定与实际联系相关的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如果脱离了实际,难度大的话,学生无法完成;如果过于简单,又达不到训练学生的目的,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 小结 中职院校中的学生,不管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 在授课过程中,都有可能慢慢对本课程的学习失去主动性, 导致学习停滞不前,从而影响了班级的学习风气,学完后不能很好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丰娟娟. 浅析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21) [2] 伍惠艳.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的探索[J]. 价值工程. 2010(13) [3] 赵宜珍. 基于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学的研究 [J] . 考试周刊2011(10) [4] 王成勇. 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J]. 时代教育. 2013(08) 【作者简介】 李永芹(1979.7),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