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福田汽车是我国 “双自主” 产品品种最全、 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 其国际化发展道路对推动我国 “双自主” 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具有典型借鉴意义。文章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视角看, 福田汽车经验可以归结为: 始终以培育 “世界品牌” 为战略目标, 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作为其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础,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从而推进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进程。为加快北京外贸转型升级和我国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 一方面, 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大力推进 “创新驱动” 战略; 另一方面, 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升, 继续推进 “以质取胜” 战略。 【关 键 词】“双自主” 产品出口; 市场多元化; 福田汽车;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推动 “双自主”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是加快北京外贸转型升级和我国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提出的重大课题。《北京市 “十二五” 时期对外经贸发展规划》 提出,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要 “推动 ‘双自主’ 产品出口,增强核心竞争力” , 要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巩固传统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形成以技术、 品牌、 质量、 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那么, 如何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呢?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前沿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福田汽车) 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则为我们开拓了鲜活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思路。本文以福田汽车为例, 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分析 “双自主” 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以为北京外贸转型升级和我国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提供参考借鉴。 一、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福田汽车成立于 1996 年 8 月。自成立以来, 福田汽车以令业界称奇的 “福田速度” 实现了快速发展, 发展成为我国 “双自主” 产品品种最全、 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截至 2013 年6 月,福田汽车旗下拥有欧曼、 欧辉、 奥铃、 欧马可、 风景、 萨普、 时代、蒙派克、 迷迪、 拓陆者等十大汽车品牌产品; 其产销量累计近600 万辆, 连续 10 年位列中国商用车销量第一、 连续 3 年保持全球商用车销量第一。福田汽车曾先后荣获 “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企业” 、 “全国自主创新典型企业” 、 “中国驰名商标” 、 “中国名牌产品” 、 “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 “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 等荣誉称号。 2013 年, 福田汽车品牌价值达508.67 亿元, 位居 《中国 500 强最具价值品牌》 总排行榜第 34位, 汽车行业第四位, 连续 9 年蝉联商用车领域第一位。与此同时,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也持续迈进。从2002 年首次出口汽车, 2004 年首次出口整车以来; 到 2012 年,福田汽车出口整车 4.43 万辆, 位居汽车行业第二; 2013 年上半年, 福田汽车出口整车 2.43 万辆, 同比增长 15.0%。目前, 福田汽车全球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 北京是其总部所在地, 也是其创新中心和业务管理与运营中心; 拥有俄罗斯福田汽车有限公司、 日本福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福田德国汽车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福田营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福田汽车印度制造有限公司、 福田汽车营销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 福田汽车澳大利亚私人有限公司、福田汽车肯尼亚有限公司等海外子公司; 此外, 在日本、 德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发分支机构,在全球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非产权 KD 项目 (非产权 KD 业务是指, 福田汽车同业务伙伴所开展的项目合作, 其中福田汽车不投入任何资金、 不占有任何股份, 而是由合作伙伴投资、 采购福田汽车 KD 散件、并代工组装的形式进行的) 。截至 2013年 6 月,福田汽车已经在全球建立了 240 多家一级营销渠道,980 多个二级营销网点, 同时建立了 770 多个销售服务站, 拥有比较完善的海外分销服务体系,在全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销售。先后被评为 “2012 年度最具竞争力出口企业 50强” 、 “2013 年汽车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 。 根据 “福田汽车 2020” 战略, 未来福田汽车将在海外市场形成 “5+3+1” 布局。 “5” 是要在俄罗斯、 印度、 巴西、 墨西哥、 印度尼西亚 5 个国家分别建立年产 10 万辆汽车的海外工厂; “3” 即通过生产高端整车和发动机, 突破北美、 欧盟、 日韩 3 个最发达地区市场; “1” 即前文已述的在北京建设全球总部、 全球创新中心和业务管理与运营中心。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预计到 2020年, 福田汽车将成为时尚科技与人文环保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国际汽车企业,其年产销汽车将突破 300 万辆,实现销售收入 3300 亿元, 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将超过 30%, 拥有世界级业务规模和世界级的企业发展能力,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并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 10 强 (福田汽车, 2013) 。 二、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解释: 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视角 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视角看,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快速发展, 主要归因于其多年来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的不懈努力。 (一)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简要述评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研究重点日渐转入到企业等微观层面。 Bernard 和 Jensen (1995) 对美国等大量研究发现: 通常只有少部分企业才能出口; 较之非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规模更大、 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更高、 技术和资本更为密集。这对原有的贸易理论提出了大的挑战,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前沿之一。Melitz (2003) 模型是这一理论的基石,其主要从两大脉络展开对企业的市场进入、 退出和出口、 FDI 等决策行为和贸易模式选择的研究 (马相东、 杨丽花, 2010) 。 一是从产业内企业异质性的原因出发。 该模型认为, 企业生产率水平差异是造成产业内企业异质性的最主要原因, 是进而决定着企业是选择退出市场、 还是在国内销售、或出口到国外市场等贸易行为的关键因素。二是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出发。该模型认为, 贸易自由化使得资源重新配置, 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和出口收益向高生产率企业的集中将提高该行业的总体生产率水平; 同时, 贸易自由化也将导致企业间利润的再分配, 企业利润也进一步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Melitz (2003) 模型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此开创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研究的新篇章。此后, 很多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都是在其研究基础上构建起来并对其不断完善和拓展的。Helpman et al. (2004) 将水平 FDI 引入 Melitz (2003) 模型, 将视角扩展到企业通过何种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即生产率最高的企业以 FDI方式、 次高的以出口方式。 近年来,这一理论的经验研究被扩展到更多领域 (Bernard et al., 2012) ,包括贸易引力与二元边际 (Chaney, 2008) 、 劳动力与资本市场(Helpman et al., 2010) 、 出口市场动态 (Arkolakis, 2011) 和产品质量 (Manova 和 Zhang, 2012) 等等。其中, 产品质量方面的扩展尤为引人关注。Melitz (2003) 模型中的 CES 偏好和垄断竞争假定暗含企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是同构的, 然而, 新近研究发现,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价格提高而生产率提高则促使价格降低, 并且出口选择更多由产品质量决定 (Kugler 和 Verhoogen, 2012) 。于是, 大量文献(Crozet et al., 2012; Johnson, 2012; Manova 和Zhang, 2012) 探讨产品质量差异在贸易模式中的作用, 其研究表明: 消费者愿意对高质量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因此, 高质量产品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更大、 更容易实现出口。 (二)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解释 一方面, 根据 Melitz (2003) 模型等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生产率差异是决定企业贸易模式的关键因素: 企业根据生产率高低依次作出进入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和退出市场等企业决策和选择, 其中, 生产率最高、 次高的企业分别以 FDI 和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1996 年成立以来, 尤其是 1998 年上市以来, 福田汽车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核心, 坚持走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 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之路, 成长为中国商用车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不仅如此, 在全面发展商用车的同时, 福田汽车注重利用商用车全系列发展形成的资源和优势延伸开发关联产业, 汽车与新能源汽车、 工程机械、 新能源、 金融、 现代物流、 信息技术服务等 6 大产业共同构成了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相互支撑的黄金产业链。因此, 福田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经营能力持续增强, 这为其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 根据 Manova 和 Zhang (2012) 模型等新近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产品质量取代生产率成为决定企业贸易模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福田汽车以精益制造为抓手, 创建名牌工程、 质量工程, 其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一是整车可靠性提升, 减少了重大、 安全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提升了福田公司各品牌市场占有率。如 2012 年相比 2004 年, 产品实物质量故障率下降了 60%, 市场质量持续提升; 各品牌装调质量 Audit 评审扣分值平均大幅下降,制造过程装调质量不断提升。二是福田汽车重点产品取得出口免验资格, 提升了整个企业的诚信度。 2013 年, 福田汽车成为 “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企业” 。目前, 福田汽车是国内第三家获得出口免验产品资质的汽车企业, 并且是获得免验车型最多的企业。因此,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 “奇迹” 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未来美好蓝图也大有希望。 三、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主要经验可以归结为: 始终以培育 “世界品牌” 为战略目标, 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作为其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从而推进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进程。 (一) 以 “远见卓识” 为引领,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依据熊彼特开创的创新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创新是经济成长的核心动力 (宋磊, 2013) 。在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过程中, 福田汽车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 以 “远见卓识” 为引领,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第一, 构筑研发体系, 夯实创新基础。福田汽车一直非常重视其研发能力的建设。诞生之日, 就成立了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 (2011 年 7 月被更名为工程研究总院, 以下简称研究总院) 。成立 17 年来,福田汽车已经累计投入 300 亿元用于研发能力建设。截至 2013 年 6 月, 福田汽车已经形成了以研究总院为主体、 以日本和德国的研发中心为两翼、 集成全球资源的科技创新体系, 包括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海外科研分支机构、 福田汽车二级事业部的研究所和同步开发机构、 以及制造链中的供应商的多个自主创新共同体;作为福田汽车科技创新的主体, 研究总院研发人员已达 4 000 多人。根据 “福田汽车 2020”战略, 通过全球化布局, 到 2020 年, 福田汽车全球研发人员将超过 8 000 人, 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人才将超过 500 人。 这无疑极大地夯实了福田汽车的科技创新基础。 第二, 集成优势资源, 加速创新步伐。围绕技术等核心资源, 福田汽车创建了 “集成知识, 链合创新” 的全新模式, 打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实现了全球优势资源互补。所谓 “集成知识, 链合创新” , 是指打破单一企业对相对独立的创新方式, 扩展到这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相关联企业之间共同合作的集成创新 (杨朝晖, 2013) 。 2006 年 4 月, 福田汽车携手中国潍柴动力、 德国 BOSCH 公司和奥地利 AVL 公司等企业, 签署“缔结国际化战略联盟” 协议, 创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 “集成知识, 链合创新” 全新模式。此后, 先后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北京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 北京汽车 “物联网” 产业联盟等, 与价值链上下游实现共赢发展, 使这一创新模式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此外, 围绕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 2008 年 3月和2012 年 2 月, 福田汽车还先后与世界知名的汽车领域巨头康明斯和戴姆勒通过合资方式组成稳固的战略联盟, 占据轻型发动机和重型车两大制高点。这些通过联盟形式构筑的价值链关系, 实现了各环节合作的低成本与高速度, 为福田汽车的科技创新创造了 “加速度” 。 第三, 着眼长远, 引领创新未来。 “远见卓识, 引领未来” , 不仅仅是福田汽车的品牌理念, 也是其新能源业务板块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新能源领域, 福田汽车规划早、 品种全、 引领未来。 凭借其战略远见, 早在 2003 年, 福田汽车就率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2007 年, 福田汽车成立新能源技术中心, 负责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系统开发, 在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 整车集成技术、 动力电池成组及管理等核心技术方面均实现了突破, 先后成功开发迷迪纯电动出租车、 纯电动卡车、 纯电动及混合动力客车等产品, 形成覆盖卡车、 客车、 多功能车等领域 7 个平台、15 个系列40 余款车型的完善的新能源产品体系。 截至 2013 年6 月, 福田新能源汽车在北京、 广州、 杭州等城市以及我国台湾等地运营数量已超过 6 000 辆, 其中纯电动汽车 3 908 辆, 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示范规模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 真正成为未来“绿色” 汽车的引领者。 (二) 以精益制造为抓手, 强力推进质量提升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在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过程中, 福田汽车高度重视质量管理, 以精益制造为抓手, 强力推进质量提升。 首先, 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 奠定百年企业基石。一是强化“一把手” 质量责任制。 2007 年, 福田汽车推行并建立了 “品牌质量经理” 制, 由每一位品牌总经理担当品牌质量经理, 对该品牌的质量担负全部责任。二是增强全员参与质量意识。福特汽车设置了从上到下的质量指标体系, 将质量指标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 质量绩效直接与个人的收入挂钩,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员工质量责任心。 三是建立 “质量第一” 奖惩机制。 通过设置 “质量雷区” ,对于连续三个月质量指标下滑且进入雷区的品牌质量经理及相关班子成员, 进行严厉的负激励, 连续三次跨入雷区,则免去单位一把手及品牌质量经理的职务; 而连续三个月排名前三位的品牌,则对其质量经理及成员进行相应的正激励, 并全公司通报表扬。 其次, 配备优良的质量资源, 提供高质量产品硬件基础。一是选拔优秀人员从事质量精品工程打造工作。福田汽车建立了质量系统人员选拔及聘用制度, 从各个系统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质量精品工程打造工作中。二是加大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为提高质量强化相关系统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福田汽车从 2010—2012 年, 组织了两期对采购、 生产物流、制造及质量系统管理人员的 “大制造系统质量培训” , 培训人员全部脱产学习。三是加强硬件设施资源配备或改善力度。从2008 年开始,福田汽车投资大约 40 亿元建立起国内一流的整车生产工厂 “北京欧曼数字工厂” 及 “北京多功能工厂” , 同时对工厂生产检测线进行了全面改造, 对总装及涂装生产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最后,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构建产品全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一是产品研发方面, 通过与 IBM 合作, 在研究戴姆勒、 通用、 福特等标杆企业基础上, 制定了福田汽车节点与交付物控制的产品创造质量体系, 该体系可以识别 102 项业务, 根据业务活动主体的不同进行了责任分工, 有效地保证了产品开发质量体系的运行。 二是产品生产方面, 在学习通用 GMS (全球制造系统) 、戴姆勒卡车 TOS (戴姆勒卡车运营体系) 和丰田 JMS.P6 (丰田汽车管理标准) 基础上, 建立具有福田汽车知识资产的商品制造质量控制系统。三是在产品销售服务方面, 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及服务管理评价标准, 把服务打造成核心竞争力。在分销服务过程中, 在国内率先启用了客户呼叫服务中心, 确保 24 小时服务, 及时地将用户的最新需求传递到企业内部, 建立了快速的质量响应和质量改进系统。 四、 对加快北京外贸转型升级和我国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的启示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可为 “双自主”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提供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为加快北京外贸转型升级和我国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 一方面, 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大力推进 “创新驱动” 战略; 另一方面, 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升, 继续推进 “以质取胜” 战略。 (一) 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大力推进 “创新驱动” 战略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 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社会生产力、 综合国力、 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但是,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 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人口、 资源、 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在北京尤为凸显: 2013 年以来, 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常年被雾霾所困扰。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 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为此, 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与此同时, 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业过剩, 尤其是钢铁、 水泥、 电解铝、 平板玻璃、 船舶等五大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如, 就汽车行业来说, 汽车生产企业在 2009 年、 2010 年市场高增长驱动下扩建的产能, 目前大部分已经竣工投产。这些产能的释放, 给市场尤其是经销商带来很大压力。因此, 开拓国际市场非常重要。前文已述, 福田汽车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经验表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既是加快北京外贸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也是全球竞争新格局下加快我国以技术、 品牌、 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的根本途径。因此, 未来工作中, 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大力推进 “创新驱动” 战略。 (二) 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升, 继续推进 “以质取胜” 战略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是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也是巩固贸易大国地位、 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有力保障; 还是有效应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摩擦的有力武器。 20 世纪90 年代初, 为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我国提出 “以质取胜” 战略。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 “以价取胜” 和 “以量取胜” 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对外贸易尽管出口数量多、 规模大, 但是出口价格低、 附加值少, 总体上仍属于粗放型贸易发展方式, 贸易条件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 如果以 2000 年为 100, 月度贸易条件指数在 2012年 6 月下降到 67。 这不仅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而且影响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有学者认为, 晚近10年我国贸易条件不利变动的福利影响相当于每年 GDP 减少将近一个百分点 (卢锋、 李远芳, 2012) 。 另一方面, 当前,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世界经济至今复苏乏力而且前景黯淡, IMF 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认为, 全球经济需要 10 年时间才能摆脱这场危机。世界经济史表明, 全球经济低谷时期, 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抬头。当前, 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 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 “质量” 借口成为有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与此同时, 产品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线, 如处理不慎, 很有可能全盘皆输, 丰田 “召回” 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警示案例。因此, 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 “形成以技术、 品牌、 质量、 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新要求,继续推进 “以质取胜” 战略。 【参考文献】 [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年度报告,2013年半年度报告[EB/OL].福田汽车官方网站, 2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 黄长田, 王明霞.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福田汽车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案例[J].上海质量, 2013 (1) . [4] 卢锋, 李远芳.中国贸易条件及其与宏观涨落关系 (2001—2011) —— —开放大国经济的 “飞去来器效应” [C].经济研究工作论文, 2012. [5]马相东, 杨丽花.贸易模式、 企业异质性与国际贸易: 研究述评与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 (4) . [6]宋磊.创新活动中的中国悖论: 成因与启示[J].新视野, 2013 (2) . [7]杨朝晖.福田汽车唱响科技创新好声音[N].科技日报, 2013-03-05. [8]杨丽花, 张美娟.美国 “再工业化” 及其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新视野, 2013 (5) . [9] 朱邦宁, 马相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制约与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5) . [10] Bernard AB, Jensen JB, Redding SJ, Schott PK.The Empirics of FirmHeterogene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2012, 4 (1) : 283-313. [11] Crozet M, Head K, Mayer T.Quality Sorting and Trade [J] .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 2012, 79 (2) : 609-644. [12] Chaney T.Distorted Gravity: The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ofInternational Trad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98 (4) : 1707-1721. [13] Helpman E, Itskhoki O, Redding S.Inequality and Unemployment in aGlobal Economy[J].Econometrica, 2010, 78 (4) : 1239-1283. [14] Helpman E, Melitz MJ, Yeaple SR.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 94 (1) : 300-316. [15] Johnson RC.Trade and Prices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2, 86 (1) : 43-56. [16] Kugler M, Verhoogen E. Prices, Plant Size,and Product Quality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2, 79 (1) : 307-339. [17] Manova K, Z Zhang. Export Prices across Firms and Destination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 127 (1) : 379-436. [18] Melitz M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J].Econometrica, 2003, 71(6) : 1695-1725. [19] Schumpeter 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