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培养变的越来越重要。其中,团体意识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社会发展中,想要提升竞争力,首要一点就是要具备团体精神,团体精神的核心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通过团体合作来提升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发挥集体的潜能。因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什么是团体精神
团体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体不仅强调个人业务成果,更强调整体业绩。
团体是在集体天伦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全体队员奋斗而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
对于团体意识的培养,首先应让学生们认识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理解团体精神的概念,让学生经常参加团体训练,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体育竞技,因为体育竞技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团体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奥运会项目的团体竞技、世界杯足球以及NBA篮球等竞技赛,通过这些体育竞技都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其次,在团体训练后或观看视频后,教师应根据竞技结果做出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分析在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可以得到一个良性的批评和理性的肯定。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中职学生在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制定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中职院校在教学上比较灵活,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时可以结合学生对专业的实际需求,不要完全照本宣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调动大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交流切磋,提高团体意识,提高团体协作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组件团体,举行比赛,在竞技赛中增进友谊,提高默契度,从而帮助大家形成团体意识。
2、优化课堂环境,创造和谐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处于轻松的状态下,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要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通过思考让学生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巧。教师也可以采取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多动脑,在体育活动中总结经验和技巧。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制定小组队伍近期的目标,教师定期考核,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
3、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
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包括水上、野外、场地等,在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有挑战性的运动,让学生掌握在自然环境中遇险生存技能,同时还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精神。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拓展训练,并将其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作为培养学生团体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目前,由于学生自身体能及运动技能有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要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拓展训练项目,并将拓展训练与教学相融合,使其教材化,再通过体能活动加以引导,也能够实现强身健体、提高团体合作的目标。
4、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通过竞争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的潜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竞争性,再加上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正值年少气盛的时期,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组织学生组建团体进行合作竞争。在体育竞技中挖掘个人潜力,发挥团体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育带来的乐趣。
5、奖惩结合,建立评价标准
作为学生,老师的批评和鼓励对他们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的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具有极强的好胜心理,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们的重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会影响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对于团体合作取得成绩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让他们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适当的鼓励也会对其他小组成员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对另外的队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迫使他们献计献策增强自身团体合作的力度。体育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放飞自己的心灵,找到适合自己锻炼的好方法,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不是为了培养优秀的运动员。长期来,学生体育成绩仅仅依靠学生技术动作的好坏来评定。如果把是否参与团体合作与参与的效果也加入到对他们的成绩评定中,对团体合作给予肯定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那么,我相信同学们的团体合作意识会越来越强。
三、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各学科教育改革不断延伸,体育学科也不例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自身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增强团体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强健体魄,挖掘个人潜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湛育明.高校高职称群体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9).
[2]许岩,姜桂萍.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3]杨晓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