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存永定妈祖宫庙达18 座之多,民间信仰妈祖是与永定的特殊地理位置“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发达的水路运输 息息相关的。人多田少,永定先民为谋生计,纷纷渡台、下南洋,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条丝烟、纸产品外销也得走水路运 输。无形之中把山区的人们和海上“守护神”妈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妈祖在民间传说愈演愈烈,其“神性”也不断扩 大化,妈祖信徒也越聚越众。本文通过调查,详细阐述了永定民间信仰妈祖的原因及宫庙分布状况及其影响。 【关键词】民间信仰;妈祖;神性;守护神 中图分类号:B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6-251-02 一、永定的民间信仰 永定的民间信仰有很多,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土地神、玄天上帝、关帝圣君、泰山石敢当、天后圣母等等。在 众多的信仰中,以道教、佛教、土地神和妈祖的信徒较多,又以 信仰妈祖的者为最。 “天后庙,祀五代闽王时莆田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在 东关外。春秋择日致祭,如祭城隍仪。各乡祀者不一。专祀 者一在高头乡,一在鸭嬷潭(乾隆十六年乡众合建)”。①妈祖 信仰肇端于福建省莆田海滨,妈祖被沿海人民奉为海神。但 是在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由于处于沿海腹地、闽 粤赣边山区的汀江与通往粤东汕头出海口的韩江航道的开 通,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妈祖信仰开始传入闽粤赣边山区, 并建起了妈祖庙。明代中叶14 世纪后,闽粤赣边山区妈祖信 仰兴盛,所建妈祖庙数量多、分布广,妈祖信仰成为家庭生活 的重要内容。 二、永定妈祖信仰的主要原因 妈祖姓林名默,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 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被人们褒称为“海上女神”。 据史料记载,人们对其的信仰,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 清、繁荣于近现代。而当代闽台妈祖文化交流,则又有更大的 发展。 被人们奉为“海上女神”的妈祖,为什么会在崇山峻岭间 的山区小县城的永定受到人们如此虔诚的敬奉呢?主要原 因有: 1. 统治阶级的加封与提倡使妈祖成为著名的海神,而永 定的移民和侨民的不断出现,使人们对“海上女神”妈祖的崇 拜在民间传播开来。 永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人们的生活环 境相对恶劣,人多地少。清康熙十七年(1678 年),下洋镇思 贤村吴集庆从广东汕头偷渡到马来亚。清康熙廿三年(1684 年),清廷统一台湾后,随即制定了薄赋招垦台湾的政策,“令 各府商民有能力者任地开垦”,每甲(合11.31 市亩)上等水田 只收粮二石七斗四升。闽粤一时许多人赴台。 特别是鸦片战争、咸丰、同治年间(1851 ~ 1874 年)和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出国高潮,致使下洋、大溪、湖 坑、古竹歧岭、抚市等地人民大批涌向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 西亚、缅甸、台湾等地区,离乡背井,异地谋生。 据20 世纪80 年代统计,全县计华侨华人10 万人左右,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全县有归侨、侨眷6.8 万人。永定 先民要出外谋生,势必得坐船漂洋过海,方可到达目的地。前 人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相对落后,家中若有人往南洋、台湾 等地谋生的,其家属为求渡海平安,将沿海地区信奉的海神迎 到山区供奉,祈盼家人在漫长的海路中出入平安。 2.助漕运,妈祖的信仰逐渐扩大,从东南沿海迅速向广阔 的内地传播。 县境内之可通舟者,向有永定溪、丰稔溪,今峰市已改隶 永定,则可通行船者,又有汀江,并详记焉。② 汀江水路汀江之船溯江而上,经折滩、马寨下,出县境而 至南蛇渡,过大沽、黄泥垅、撑篷岩而抵上杭及长汀。自撑篷 岩以下滩多险恶,舟行不易。船户约三百余。 永定河水路永定河之船由抚市、坎市,行经青坑、湖雷、 永定,沿途运货至炉下坝起卸,转运至埔北虎市,改舟经大埔、 潮汕而出海。船户向有二百余。 一国之衣食器材,以自给自足为上,审是则农生之,工制 之,商运之。对于动、植、矿之经营,各宜努力也明矣。永邑农 无余粟,女无余布,向恃烟、纸为出口大宗,藉资调剂。 永定条烟,夙有“烟魁”之称。春夏烟草千连,各乡工厂林 立,通过水路运销全国,远及南洋;永地多竹,原料颇丰,以包 纸为最,通过水路销场亦广,从前出口年在十万担以上。还有 手工竹制用具如如雨笠、床椅、簸箕、盘篮、谷笪、箩篓、篮筬之 属,行销韩江一带;刨条丝用烟刀、锁头、剪刀及常用铁器,也 是通过水路运销杭、岩、漳、潮。而汀江水路、永定溪水路多为 滩多险恶、水急滩粗的水段,船毁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船夫 及其家属抱着极其朴实的想法,海水、河水都是水,唯有寄希 望于海神妈祖,请求保佑家人行船平安无事。 3.妈祖具有遇难呈祥、祈雨、祈请、生育之神、求子、驱疫、 镇邪的传说愈演愈众,愈演愈神,“海神妈祖”的“法力”也不断 扩大化,妈祖迅速成为广大民众心中的全能型“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