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期刊大全 > 其它期刊 >

浅析梁启超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边缘化”地位的形成原因

作者:谢俊杰 日期:2014-07-02 09:46 来源:华人时刊
【摘要】长久以来,梁启超在中国社会学史上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对其地位的认定途径可以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
来出版的几本中国社会学史专著中涉及梁启超的内容。本文认为,梁启超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边缘化”地位的形成,首先
跟其“群学”思想被其老师康有为“淹没了”关系密切,其次梁启超身份的多重性和其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被排
除于社会学史家深入研究视野之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中国社会学史;梁启超;“边缘化”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6-258-01
梁启超(1873-1929 年)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
室主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
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一生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总量约在一千万字以上,是我国“古来
著述最多的一个学者”。
一、“边缘化”地位的认定方法
梁启超为众多社会学学者所关注,最早是以“康梁‘群
学’”的面貌出现的,主要参考的是其在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康梁”的“群学”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①因此将社会学的起点定为严
复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或其头两篇),进而将梁启超排
除在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范围之外。根据以上两种观点,笔
者将梁启超在中国社会学史上(2000 年以前)的地位概括为
“边缘化”的地位。边缘化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说法,指的是非
中心,非主流,为主流所排斥,笔者在此借用“边缘化”一词主
要是表达梁启超社会学思想为主流实证主义发展趋势所不
容,其在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不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出
版的几本中国社会学史专著有:杨雅彬版的《中国社会学史》
和韩明汉版的《中国社会学史》;郑杭生、李迎生所著的《中国
社会学史新编》;杨雅彬出版的《近代中国社会学》;闫明的专
著《一个学科与一个时代:社会学在中国》;韩明谟的《中国社
会学名家》等。以上专著都很少涉及梁启超的社会学思想,提
及也是在介绍西方社会学传入时期,在维新运动的背景下,以
“康梁”等的面貌出现的,这可以作为笔者形成以上论断的直
接证据。
二、“边缘化”地位的形成原因
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一生研究兴趣广泛、涉猎领域广博、
著作等身,梁氏对整个学术界的贡献,首先是以其中国近代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等面貌出现的。与这些领域相
比,其对社会学思想的研究就显得相对不足,梁氏社会学思想
在整个学术思想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并且其对“群
学”、“新民”、“新史学”等的论述是镶嵌于其政治学研究,实现
其政治理想下的,具有强烈的政治目标和价值倾向。
以上的描述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长久以来,梁
启超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一直处于‘被淹没’、‘受忽视’的状
态?”提供至少三个方面的答案。
1.梁启超为中国社会学史研究所关注,最早是以“康梁‘群
学’”的面貌出现的。基于此,要分析梁启超在中国社会学史
上的边缘地位,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梁启超的“群学”思想被
其老师康有为的“群学”“淹没了”,以至于“康梁‘群学’”更多
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和康有为“群学”的代名词。但如李培林所
指出的“梁启超的‘群学’思想,直接师承康有为,同时又深受
严复和谭嗣同的影响。通过严复,他吸收了斯宾塞、赫胥黎的
社会进化思想;通过谭嗣同,他对《易经》的变通之理有了更深
刻的体会。”通过这个评价可以看出,梁启超的“群学”思想与
康氏的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甚至可以说,梁氏的“群学”内涵就
深度和广度来说是远远超过其老师的。
2.梁启超学术思想的丰富性、身份的多重性和“光环的耀
眼性”妨碍了梁启超的社会学思想进入社会学史家的深入研
究视野。如上所分析过的,在大多数学者对梁启超的评价是
在“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甚至
“佛学家”的词条下进行的。因此,他的这种身份的多重性在
一定程度上妨碍社会学家对其社会学思想的挖掘和对其在社
会学史上地位的认定。
3.梁启超社会学思想所具有的强烈政治目标和价值倾向
这一重要特征,则是其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特定阶段,被拒于
社会学门外的根本原因。纵观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社会学形成之初,正是西方实证主义社会学发展的鼎盛
时期。由中国人翻译并公开发表的第一本西方社会学著作
《社会学研究》就是西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经典代表,因此中
国社会学自开创时期所受到的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可见一
斑;加上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剧烈的变革、革命、转型过
程,也加速了人们对这门“实用性很强”学科的认知和接受过
程。这种强调用“实证”、“科学”、“客观”的精神对各种社会现
象和社会事实加以分析和解释的西方实证主义倾向,对中国
社会学的“性格”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与大多数早期中国社会学者坚守“价值中立”的科学研究
原则,强调用实证主义的高效社会调查研究来解释不断涌现
的社会问题不同,梁启超对广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阐述
则具有强烈的政治目标和价值倾向。“如果把斯宾塞的社会
学称为具有严格客观性的社会建构论,那么梁启超奠基的中
国社会学则可以看作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社会建构论”,那么
同样以西方社会学客观结构论为标尺的中国社会学,自然会
把梁氏的社会学思想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注释:
①陈树德,丁乙,姚纯安,以上学者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陈树德.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J].社会学研究,1989(4):6.
[2]丁乙.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考[J].社会学研究,1988(06):82.
[3]姚纯安.清末群学辩证—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中心[J].历
史研究,2003(05):23.
[4]刘少杰.中国社会学的双重发端[J].社会学研究,2009(01):12
[5]李培林.20 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M]济南”山东人民
出版社.2001:18.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