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部 130012 【文章摘要】 通过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 期待视野研究,提出从大学生的体 育需要出发,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加 强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体育 课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体 育教学环境。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体育教学;期待视野 1 期待视野的概念及含义 “期待视野”是姚斯借鉴了德国社会 学家卡尔·曼海姆的观点在接受美学中 提出的概念,是指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 前,由其全部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 之总和所构成的对作品预定的鉴赏趋向 和心理定势。它构成了读者的内在审美尺 度,潜在地支配着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程度 和方式,它把接受者一方提到了一个突出 重要的地位。 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 之前,教师和学生各自对对方都有了“前 理解”,这种施教前的思维定向,决定着教 与学双方对课堂接受的态度和成效。学生 的学习期待是学生过去的体育学习经验、 体育相关的生活经验与当前体育学习情 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自己的学习及其 结果的预料或设想,或是对要达到此目的 的而需要的学习行为的预想,即对学习结 果或效应的期待。 2 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期待视野的现状 调查 2.1 大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男生的 主要动机是健身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终 身体育的需要,而女生的动机主要是休闲 娱乐、健身需要和发展技能。调查也发现, 男生比较喜爱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 要高于女生,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交往范 围和在体育方面的成就感要大于女生,而 女生由于身体素质等原因,把学习技能和 通过考试的需要还看得比较重。 2.2 大学生期待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 目。大学男生期望体育课上开设的项目依 次是:篮球、滑旱冰、乒乓球、网球、游泳、 形体训练、羽毛球、足球、健美操、攀岩、、 健美、定向运动。大学女生期望体育课上 开设的项目依次是:瑜伽、滑早冰、游泳、 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羽毛球、攀 岩、网球、乒乓球。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期 望体育课开设的项目内容广泛,不再局限 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对一些新兴项目、社 会上流行的项目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2.3 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场所和设备的 要求。大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的考虑因 素分别为:安全因素、实用价值、布置美观 和数量能满足需求。大学生在体育课上首 先是场地器材的安全因素,这也是一种自 我保护需要,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破 旧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与器材会明显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4 体育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大学生 喜欢喜欢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活 跃的课堂气氛,希望接近教师,与教师进 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体育课堂教学已经 打破了传统的教室的空间界限,客观上缩 短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 的空间距离,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由、无拘无束。 2.5 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在大 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大学生期待着教师教 育理念的更新以及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 高。调查结果说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 体育教师的期望依次职业道德、人格形 象、教学能力、师生关系、仪表形象、综合 素质。 2.6 大学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期待。 大学生期待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 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台、终极评 价与过程评价,期待公正、客观的体育教 学评价。 3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期待视野的 对策 3.1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 体性的发挥。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复 杂性,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 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加 强现察与指导,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生理 和心理的变化,并因势利导、积极教育,使 体育课生动活泼,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 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2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注重体育教 材建设。学校体育内容应根据学生个体的 需要及高校自身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 度的调整,加大内堂理论课的教学,淘汰 体育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加大 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及具有时 代特色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 价值、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 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 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体育教 材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的作用可以突破 体育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问的范围,把大 学生的体育学习延伸到课外甚至终身。 3.3 改革体育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促 进学生发展。多元化的体育课程目标使得 体育教学由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身 心健康方向转换。这种对学生评价的重新 规定,要求评价活动本身要想多元化发 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真 实地反映出评价结果。高校的体育教育评 价应侧重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 来,在考评过程中逐步建立调查问卷中这 种教师评、学生自我评、学生互评的评价 模式,这对于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 性,有效地培养终身体育观有着更加重要 的意义。 3.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 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校 园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 个方面。增加体育器材设施,优化体育场 地布局,充分运用学校的校园广播台、电 视台、校园网络等传媒,定期举办体育学 术讲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还 可以强化学生公平竞争、求真务实、遵守 规则,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潜移默化地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 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要转变过去“教 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树立新的教 育观与新的学生观。要注意及时转变观 念,要弄清楚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动 因,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主动去适应体 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掌握体育与健康方 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 增进学生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 素质,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个体 差异、各具发展潜能和动态发展的观念, 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扮演新的 体育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3.6 变追求阶段效益为长远效益和阶 段效益相结合的效益观。高校体育不仅要 实现近期效益,使大学生把身体锻炼好, 保证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把 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 锻炼作为教学的重点,大力推动和落实科 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效益观,以便使 大学生走出学校后仍能根据变化了的条 件运用大学时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继 续从事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体验体 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韶刚.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 学[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 朱慕菊. 走向新课程[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路晓东(1974--),男,黑龙江伊春 人,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部讲师,研 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