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枣庄 277300) [摘 要]为了解决井下煤矸石分选问题,研制了一种井下煤矸分选机。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设计。该机利用煤与矸石的硬度不 同对其进行分选,体积小,效率高,具有较为广泛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煤矸分选;冲击破碎;锤头;设计 中图分类号:TD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299-01 1 前言 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统称为煤矸石。据统计,每开采1t原煤要产生 150-250kg的煤矸石[1]。在开采过程中,煤中混入的煤矸石不但降低了原煤质 量,而且对后期选煤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并增加了选煤成本。煤矸石的堆存占 用大量良田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井下直接进行煤矸分选,不仅能提高原煤 质量,降低选煤成本,还为井下矸石充填提供了原料,解决了地面排放问题[2]。 目前常见的井下分离技术有液压式自动分选、射线识别分选和静态破碎分选[3- 7],本文在对这些分选技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冲击破碎式分选技 术,并设计了一种井下煤矸分选机。利用煤与矸石的硬度不同,使冲击后混合物 料中硬度大的矸石基本不被破碎,硬度小的煤矸石破碎,并通过筛网进行分选。 2 井下煤矸分选机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井下煤矸分选机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拨料装置2、筛分装置3、破碎转 子5和反击板6等组成。井下煤矸分选机采纳了反击式破碎机体积小的优点,在 破碎转子5转动方向的右侧设置反击板6形成反击腔。由进料口4下落的煤矸石 经过破碎转子4击打后,被高速抛向反击板6进行二次撞击并破碎。由于煤与矸 石的硬度不同,破碎完成后的煤矸石便大小各异,较小的煤(硬度较小)便通过 筛分装置3落入后处理设备上,而较大的矸石(硬度较大)便被拨料装置拨往出 料口1,并被用于回填。在破碎过程中除了使用破碎转子4破碎物料之外还利用 反击板6反击破碎物料,因而可以用较小的能耗得到更好的破碎效果。 3 结构设计 3.1 破碎转子 破碎转子由锤头1、锤架圆盘3、主轴2、销轴4等主要零件装配而成,如图2所 示。锤头1用销轴铰接并悬挂在锤架圆盘3上,而锤架圆盘3装配在主轴2上。 (1)破碎转子直径与长度 破碎转子的尺寸决定破碎腔的形状及井下煤矸分选机的体积。在转速不变 的情况下,破碎转子的直径越大,锤头的线速度越高,冲击能量也就越大。 破碎转子直径D可按最大给料粒度Dmax来确定,一般选取D=5Dmax。 破碎转子长度L主要依据生产率大小而定,一般取 L/ D0.7~1.8。 (2)破碎转子转速计算 煤矸分选机的破碎转子转速n可由圆周速度v计算得到: n 60v /D,式 中,n—破碎转子转速,r/min;v—破碎转子圆周速度,m/s。 破碎转子速度越高,破碎效果越好,但同时容易增大混矸率,并且锤头、反 击板磨损越快,功率消耗也随之增加,对机器零件的加工,安装精度要求也随之 增高。破碎转子速度越低,导致煤和矸石都未破碎,从而增大丢煤率。在满足煤 矸分选效果的情况下,破碎转子圆周速度应偏高选取。 (3)锤头形状与质量 1)锤头形状 煤矸分选机锤头的形状与破碎物料性质和粒度有关,即与被破碎物料硬 度、脆性、粒度等因素有关。图3所示为用于井下煤矸分选机的锤头形状。它属于 整体式锤头,结构较简单。被破碎的物料粒度在80 mm~120 mm之间。 2)锤头质量的确定 锤头是井下煤矸分选机的关键零件,它通过铰接悬挂在锤架圆盘上,锤头 质量对破碎效果有很大影响。其要满足使煤块破碎而矸石不破碎,使无用功率 消耗降低到最小值。煤矸分选机锤头的实际质量,可按式 1 max m (78.8 ~ 126)d / v 2 1 max m (78.8 ~ 126)d / v计算。其中,dmax—最大料块尺寸,m。 3.2 给料口设计 给料口宽度B≈0.8D,给料口长度L0和破碎转子长度L相同。 3.3 反击板设计 反击板承受被锤头打出的物料,并在其上撞击破碎,所以反击板不但要耐 磨,而且其形状和分布位置对破碎分选效果影响也极大。 为了获得较好的破碎效果,物料碰撞反击板时应与其平面垂直碰撞,才能 达到最优反击碰撞效果。反击板较多采用折线或弧线结构反击板。反击板宽度 等于破碎转子长度,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接收到锤头打出的物料。 3.4 选择性破碎装置电机功率 选择性破碎装置功率消耗主要取决于破碎煤块的性质、破碎转子的圆周速 度、生产能力等。一般取:P=0.0051Uv2g-1。式中,U—冲击破碎式煤矸分选机的 生产率,t/h;g—重力加速度,m/s2。 4 结论 井下煤矸分选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井下分离矸石, 向 采空区充填可减少运输费用、地面堆积占地费用、地表塌陷、环境治理等费用, 减少环境的污染, 节省矸石的井下、井上的运输量。文章结合了井下空间狭小 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井下煤矸分选机,并对其主要参数就行了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1] 张佳佳,姜浩,胡正伟.煤矸石井下分选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1, 40(08):61-63. [2] 张吉雄,缪协兴.煤矿矸石井下处理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35(2):197-200. [3] 董长双,姚平喜,刘志河.井下煤和矸石液压式自动分选技术[J].煤炭 科学技术,2007,35(3):54-56. [4] 孔力,李红,徐恕宏等.双能γ射线透射法煤矸石在线识别与分选系统 [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10):102-107. [5] 马宪民,宋晓茹.基于ARM核和CAN总线的煤矸石分选系统[J].仪器 仪表学报,2005,26(8):305-307. [6] 丰建荣,刘志河,李志宏等.煤和矸石静态破碎差别的实验研究[J].太 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37(1):42-43. [7] 刘富强,钱建生,王新红等.基于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的煤矿矸石自动 分选[J].煤炭学报,2000,25(5):534-537. 作者简介 杨其光,男,汉族,1978年出生,山东枣庄人,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现任福 兴集团有限公司机电主任工程师,研究领域:矿山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