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期刊大全 > 文学期刊 >

传统文化下武术探析

作者:贺文秀 日期:2019-03-23 13:28 来源:未知
1.何为武术 
1.1 武术起源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六一七十万年前中国猿人的出现时期,己经经历了皇帝、炎帝、唐尧、虞舜到夏代这段时期,在这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伴随养中国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慢慢开始了萌芽、发展的阶段。 
武术最根木的特征是技击性。原始时期,当时人类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荒野上,人少兽多的环境下,人类为了保持自己的生命,必要的情祝下人要与兽进行斗争。人们为了获得长期生存资格,将人类的这种木能性的攻防技能反复研习并传授给下一代使之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这些技术孕育了武术技能的形成,为武术的产生提供物质条件,就是在这种残酷的斗争中中国武术的技击就这样开始萌芽了。 
1.2 武术内涵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
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 
2.传统文化下武术的发展 
中国武术,延衍流长,流传迄今可考证史实有 4200 年的中华文明史,文武相承相传。中国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国传统文化下武术的内涵意义深刻且广泛,有防身强体之术亦有修身养性之道更甚至有治国平天下之道。 
2.1 传统文化下武术内涵延展 
武术就是军事技术,也就是古代战争技术。所以,武,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去战争,去杀伐。所以武术即为杀伐之术。
也为战争之术。先有舞(wu),后有武。武,举戈而舞,旌旗、震慑。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功能和技艺向着多样化发展先秦时期武术的发展受儒家、墨家、道家、兵家和阴阳家各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中国武术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2.2 传统文化下武术外沿发展 
武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青铜兵器的多样化及演进。到了商周时期,拳搏与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西周时期,射术与礼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射礼”是射术发展的一大显著特色。在武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武舞,而舞武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商周时期,射术是当时武士教育的重要课程,为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功能和技艺受先秦各思想流派影响,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融会多民族武术而形成现在这样一种文化形态的中国武术,且在此时导引术首次出现。 
秦王朝时期始创角抵,由春秋战国时的“相搏”中分化而来。
汉代,兵农不分,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练武。汉代时期,出现了“武艺”的名称。此时期象形类拳术出现。汉代的养生思想和导引术已普遍发展,对后世影响较深,且此时武术的对外交流加强。
隋唐五代时期创立武举制,通过考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群众的练武活动。隋唐五代时期的器械武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如短兵有剑术和刀术,长兵有棍、枪、戟等,远兵有弓射与弩射。
唐代武术套路技术吸取了舞蹈中健舞的姿势动作以及手、眼、身法、步等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套路的表演技巧。因此,唐代是武术套路高度发展的时期。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尚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武艺的友展。
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促使了以习武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的出现,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宋代套路技术已经发展到完善阶段,每练一套,有起势,有收势,而起势与收势往往和当时的礼仪联系。武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剑、刀、枪、棍、斧、戈、鞭、铜、杆、锤等,还有软器械和射。 
元代时期主要是骑马作战的方式,骑马、射箭、摔跤正是其传统提倡重视的三项运动。元代士兵及统治者练武内容,除了有蒙古擅长的骑马、射箭、摔跤项目外,仍保留有单剑、双剑、单刀、双刀、枪、棍、锤、斧等。元代统治时间虽短,但其严厉的禁武政策,使得传统武艺却受到较大的摧残。 
明朝时期是武术集大成时期,鼓励士兵习武。军事实用和花拳绣腿在明代武术中并行发展。在明代,武术套路和对抗格斗均已形成体系。明代武术中套路形式已相对成熟,有程冲斗、戚继光以及峨眉道人的拳术套路。对抗和摔跤也有相对程度的开展。
中日武术相互交流也相互影响。明代唐顺之在《武编》中也有“武艺一十八”的记载。明代无名氏著经略》谢肇制有这样的记载:
“十八般武艺,人虽不能全习,亦当熟其一二……”。明代(浙)所著《五杂姐》卷五也记载:“正统己巳(明英宗十四年,公元 1449年)之交,招募天下勇士……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锁,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稿,十四受,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线套索,十八白打。” 清朝时期,武术与导引结合发展,促进导引养生术的发展。
武术门派的繁衍表现在:以宗教为形式传播,以结社为组织的发展和武术家之间的交流。民间武术活动活跃和武术著作相继问世。武举制度在清王朝时期经历了沿袭和废止,清朝盛行摔跤活动。农民战争中伴随的武术活动,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方面民间武术社团活动丰富,著名武术家大量涌现以及武术门派得到进一步发展。 
至此,整个武术在传统文化之下的发展脉络基本清晰,武术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三国两晋时期,鼎盛于唐宋,完善于元明清。武术外沿发展不仅贯穿整个传统文化,而且从单一的身体之术发展到十八般武艺、各类流派。 
3.总结 
传统文化下武术发展经历 4200 多年历史,从简单的器具之术、防御之术、军事之术、舞武之术以及糅合文化思想的武术直到,进而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从形式单一到十八般武艺,再到各宗流派。武术的发展从未中断,但经历唐宋繁荣,明清丰富之后是进入现代文化之后的不适应。传统文化是武术起源、发展、繁盛之摇篮,武术之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徐州市夹河东街牌楼市场3号楼三层南区7#、8#、9# 本网站隶属于-徐州市辰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