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往事》是一部当代舞与民间舞相结合的舞剧,是一部用舞蹈来讲述音乐的舞剧。该舞剧的题材以广东乐曲《赛龙夺锦》
的创作过程,讲述了“广东音乐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和发扬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1]”。《沙湾往事》这部舞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新的表现手法。
不同以往的黑幕切换空间,这部剧用了 16 扇特意制作的门,由门的移动组合成不同时空。在“虚、实”转换方面更加便捷,更加突显视觉效果。在音乐的选用上与以往不同,音乐就是主旨,所有的剧情都环绕着音乐来发展。舞蹈的编排与以往的叙事方式也不同,舞剧的开始就是对人物关系的表达。服装完全按照岭南风格设计制作。道具运用的是广东音乐的乐器,五架头——软弓与硬弓组合。如两弦粤胡、高胡、四弦琵琶、钱鼓等。 一、剧情结构
该舞剧的剧本由唐栋老师编创,故事根据广州沙湾音乐人“何氏三杰”为原型,结合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三人的名字改编出该剧主人公“何柳年”以及其堂弟“何少岩”。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东沙湾三稔厅。何柳年的父亲临终前嘱托他把未完成的乐曲《赛龙夺锦》继续完成并将潘红英许配给他,然而何柳年早已与许春伶情投意合。剧情以何柳年的爱情为开端,后面加入了抗日战争的元素来体现广东音乐抒情细腻的情绪和齐心奋进的精神。
第一幕与第二幕讲述的是儿女情长。何柳年难违父命被迫与潘红英结婚,两人的婚姻同床但不同梦。许春伶伤心不已,却不知何少岩爱慕于她。柳年思念春伶,在为《赛龙夺锦》到民间采风中编创了乐曲《雨打芭蕉》与春玲相遇。两人相会被何少岩与潘红英撞见,许春伶被父亲谴责逃离了三稔厅。就在众人陷入情感纷争的时候,国难降临,日军侵入沙湾镇。创作《赛龙夺锦》
迫在眉睫。
第三幕与第四幕讲述的是广东音乐人并肩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节。第三幕许春伶的父亲被日本人逼迫将日本大军带到三稔厅。喜爱音乐的日军大佐让何柳年演奏广东乐曲,何柳年与何少岩悲愤演奏《赛龙夺锦》。曲调的奋进与激昂,激怒了日军大佐。枪声响彻三稔厅,潘红英为保护曲谱被日寇杀死。第四幕何柳年被日寇抓走,日军大佐胁迫他演奏广东音乐。幸存下来的何少岩带人救出何柳年,逃亡过程中许春伶的父亲被杀死。何柳年等人逃到一间庙里偶遇许春伶,在这国恨、家仇与私情痛心疾首的状态下,灵感喷涌《赛龙夺锦》最终谱成。演绎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节。
二、音乐结构
与其他舞剧不同,这是一部表现音乐、向音乐致敬的舞剧。
不单单是舞蹈与音乐结合,更重要的是音乐要与题材相符,必须是广东音乐、而且要体现音乐使音乐具象化。舞剧全程使用广东乐器演奏的音乐,也在合适的地方插入何氏三杰之一何柳堂的《雨打芭蕉》《鱼游春水》《赛龙夺锦》等曲目。该舞剧中的音乐杜鸣作曲。由于要表达广东音乐、向广东音乐致敬,音乐中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儿。如何用“音乐”表现“音乐”、如何把音乐融入贯穿整部舞剧,这是对作曲家的巨大考验。杜鸣在谈音乐的时候也说到:“广东音乐太多了,要考虑统一性,不能全部拿来。” 2] 一、音乐在表现“音乐创作”时运用了鼓和其他乐器和来展现。如在创作《赛龙夺锦》和《雨打芭蕉》时音乐与乐曲高度重合,舞蹈中曼妙的女子打着油纸伞踏着拖鞋走进视野。音乐与舞蹈共同表达“广东音乐”。二、音乐在表现“情感”时根据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如在舞剧序和相会时何柳年与许春伶的缠绵、何柳年与潘红英婚夜的悲凉、何柳年对许春伶的思念、许父对女儿和父老乡亲愧疚的崩溃到癫狂等。在成亲的段落中婚礼的筹备、众人前来贺礼与婚宴和何柳年与许春伶两人相见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音乐上的时空效应。三、音乐表演“音乐”,何柳年与音乐友人们被迫给日寇表演《赛龙夺锦》时,曲调与情绪被推到越来越激烈,音乐、舞蹈、演奏与情绪趋于一致。 三、舞蹈结构
舞剧就是用舞蹈来讲故事,因此舞蹈在舞剧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舞剧《沙湾往事》分为四幕。舞蹈形式运用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形式。前半段的群舞主要表现广东人的民俗,后半段的群舞一是表现氛围、而是表现情绪。序中以许春伶与何柳年的双人舞为主要舞蹈,这段双人用高胡作为道具,表现出了两人相互爱恋的关系。接着何父出现将红英许配给何柳年。 第一幕先是用一段龙舟群舞表现何氏兄弟共同创作加入乐器“鼓”,赛龙舟中的击鼓人渐渐与何柳年融合一起。赛龙舟众人以桨作为道具船桨的划动上下起伏、抑扬顿挫、左右配合舞蹈构图时而分成两股、时而拧成一股、船桨的依次起伏好似神龙摆尾。后由何柳年自己在创作中忽然想到了许春伶与潘红英,引出婚礼。成婚群舞的全部过程中插入双人舞段。婚礼的置办由喜婆一手操办,这段是姑娘们与伙计们的群舞,所有人都在为婚礼忙碌着。接着是宾客们的到来,这段群舞主要体现岭南人的风俗与特点。许父与许春伶去祝贺,引出了许春伶为了还高胡与何柳年的双人分手段落。民间的“钱鼓舞”段落与众人为庆祝婚宴“五架头”合奏。何柳年与许春伶的双人舞段插入到合奏当中,两人在长桌上双人舞的“虚”的段落与众人合奏“实”的段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两人对爱情的无奈与悲凉。在婚夜的双人舞段落是何柳年与潘红英的联系,何柳年被迫娶潘红英为妻对潘红英并没有感情,舞段中的背对转身、闪躲表达的都是对红英的拒绝。 第二幕同样以创作《赛龙夺锦》引入,不同的是第二幕的是“实”景。何氏兄弟到民间向赛龙舟的人请教寻找灵感。入夜,一段男子独舞一把高胡,编撰一曲《雨打芭蕉》用一段女子持伞群舞体现了何柳年对许春伶的思念。许春伶与何柳年相见,两人对彼此的想念度日如年,难以控制情绪。双人舞段缠绵又无奈、难舍难分。两人相会被撞见,何柳年与许春伶、许春伶与许父、何少岩与许春伶、何柳年与何少岩、何柳年与潘红英。爱情、亲情、友情、兄弟情、夫妻情一段 5 人群舞夹杂群舞演员的加强气氛一场家庭情感纷争由许春伶悲愤出走戛然而止。何少岩劝阻许春伶中,何少岩看到了日寇的入侵。
第三幕开场是日军的来袭,舞蹈用两个群舞的形式表现。日军为一队,广东百姓为一队。日军在舞台前区跳、百姓在舞台后区跳编导用一前一后的方式表现出了空间感,日军在前区的舞蹈给观众带来了压迫、逼近的感受,百姓在后区被前区挡住视线展现出一种被包围的视觉效果。日本军队被许父带到三稔厅之后,是围绕日军大佐进行编舞,体现大佐对中国乐器的喜爱。进而引发让何柳年等人演奏,演奏的形式以何柳年、何少岩与日本大佐3 人舞形式,这段舞蹈主要表现的是《赛龙夺锦》乐曲。舞蹈的动作与节奏随音乐结构而编排。 第四幕以许春伶回到三稔厅看到悲惨的场景为开始,编导以许春伶的独舞表达对日寇杀害百姓的残暴与悲愤情感。许父与许春伶相见后的愧疚与许春伶走后的癫狂,暗示着许父的凄惨下场。在何少岩营救何柳年时,编导运用道具门隔开无数个空间,两拨一个追一个逃巧妙的构造出街道的空间感,更加直观的被观众的视觉接受。何柳年与许春伶的再次偶遇,触发了两人的情感,一段双人再次把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情绪的爆发创作《赛龙夺锦》的灵感迸出,最终曲谱完成。最后的舞段是独舞与群舞的形式,群舞演员队伍更加庞大。编导用三角的队形分成里外两层,外围是龙舟队伍、内里是广东百姓。道具运用了英歌棒,最后的群舞舞段,跳的不仅是《赛龙夺锦》乐曲,更是广东百姓们的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故事是由情节发展的,故事可以被“讲”出、“写”出、“演”
出这些都离不开的一点是语言。不用语言去表达一个故事是很难的。舞蹈是一种抒情的表达方式,那么舞剧如果不依靠服装、道具、舞美,只通过舞段的表演很难让人看懂故事情节。这部舞剧的道具制定了很多扇大门,大门的运用把舞台切割成多个空间。
使舞蹈、剧情、内心都能够同时展现在同一空间中。“虚”和“实”
的表达更加简单明了,让观众越来越走进舞剧当中。如在舞剧的序当中,映入眼帘是的一排象征着广东音乐人的形象。所有人都是静止的,灯光亮起、音乐响起只有许春伶与何柳年动起来,一眼就能够让人抓住主要人物以及关系。随着道具门的拉开,又一层空间被打开,不同空间中的演员之间的互动都给观众赋予新的感受。好的作品能够清晰明了的表达内容,能够被观众所感受到。
这部剧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创作思路思路——“空间表达”。
参考文献:
[1] 郑琪.舞剧《沙湾往事》在美讲述中国故事[N].北京:人民日报 2018-02-05
[2]毛青青.总编导周莉亚:泪洒虐心《沙湾往事》[N].川北在线 2015-03-06
作者简介:邢庆媛(1998-),女,河北邯郸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舞蹈编导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