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 摘要:通过对“武事文取”理念的分析,结合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理解,笔者认为教育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决定着人 才的竞争能力,也决定着竞技体育的前途和命运,是竞技运动的生命线。如何在"文"中取胜,完成“健身育人”和“夺标育人”的双重 任务,增加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含量,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这应是竞技体育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武事文取;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竞技运动 一、“武事文取”理念与奥林匹克的教育宗旨 (一)对于竞技运动来说,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 是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即在竞技体育大 众化时代,如何保证与提高训练质量已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 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体育"的理解,有"武事"概念的人不在少 数,可在吉林省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吉林省体育局局长赵锋佩 同志提出了体育工作"武事文取"理念,使体育在"武"的世界,谱 写了"文"的篇章。 (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 务,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 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 美的方向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以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 动实现自我价值,在世界各国间形成紧密相连的友谊纽带。 (三)奥林匹克精神让人们可以摆脱对各族文化的偏见,看 不到矛盾冲突,使文化差异转换成促进人们交流的动因,而不是 各自封闭的围墙。其主要内容为竞技运动,而竞技运动的本质特 征是比赛与对抗。竞技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在直接和激烈 的身体对抗比赛中,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培养;观众在观看竞技 比赛的同时也得到了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及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武”与“文”——硬实力与软实力 (一)“硬实力”是构成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软实力”则 决定“硬实力”利用发挥的效率,同时反作用于“硬实力”,对 “硬实力”的加速聚积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软实力是竞技运动 发展的必然引导条件,引领其走向科学的发展。实践证明,竞技 运动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不仅需要科学训练等“硬实力”的发展, 更需要“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我国竞技运动要持续、健康地 发展,需要保持强大的竞争能力,而竞技运动软实力建设显得尤 为重要。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价值、管理制度等多种内在 内容是竞技运动的软实力的要素,决定着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 (二)伦敦奥运会的结束,我们已证明了我国竞技运动的“硬 实力”已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但其“软实力” 却相对滞后,“王 德显、邹春兰现象”时有发生,竞技运动的“异化”现象与当今 “人本位”的竞技运动思想极不协调,文化培养的忽视、职业道 德的缺乏、人文关怀的漠视,对创建“和谐社会”造成极大阻碍, 这值得我们对之进行深层的思考。其原因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的失衡,举国上下金牌至上的竞技理念,破坏了夺标和育人的两 者和谐。 (三)思想要有深层次的创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体育教育 与训练,不管对象的兴趣与将来需求,只关注竞技成绩的高低、 水平的达标,眼前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从而造成青少年不愿意走 进体育课堂,竞技运动员生存和再次择业的能力低下的局面。在 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的体育与竞技要分别树立“健身育人”和“夺 标育人”的思想,即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近期的发展,也 要陪养走入将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三、奥林匹克运动与“武事文取”思想的结合 (一)当前,对奥林匹克思想教育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概况已 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19 世纪末,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复兴 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 教育,顾拜旦在生前并没有就此发表专门的论著,而他的思想体 现在他的诸多著作和演讲中,也体现在他亲手制订的《奥林匹克 宪章》中。 (二)《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中有这样一段概述:奥林 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的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 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竞技运动与文化和教育容为一体。建立 一种在奋斗中体验乐趣,用优秀榜样来衬托教育价值,以及对一 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才是奥林匹克主义 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在1992 年12 月份在获悉中国的体育学院决定将“奥林匹克主义” 列入 自己的教学计划就很赞扬这一创举,他谈到“这将有助于奥林匹 克教育中国的深入发展”。关于奥林匹克思想教育这一方面他曾 经说过:“在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以及教育方面,奥林匹克运动 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起了重要作用”。 (四)“武事文取”思想的提出适应了竞技时代性的要求,与 奥林匹克精神达到了同一的教育性。它体现了竞技在“武”中取 胜,在“文”中发展的思维模式,强调了“软、硬实力”与“软、 硬约束”紧密结合,澄明了夺标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的科学理论。 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多次指出,运动员文 化教育是我国竞技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瓶颈, 并提出“体教结合”是推进当今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的最佳模式。 结论 奥林匹克运动与“武事文取”思想的结合,是竞技运动的最 高理想,“武事文取”理念是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提纯,是中国 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体制,实现中国体育改革由量变到质 变的飞跃,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宋继新.论国家篮球思想的变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3. [2]易剑东.奥林匹克精神与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J].西安体育 学院学报,2002. [3]宋继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篮球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2. [4]孙玮.篮球与游戏[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5]卢峰.论体育的人文性基质[J].中韩体育学术论丛,2002. 作者简介: 李婷婷,女,1982年出生,长春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 练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