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导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三、导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前置作业
(一)预习目标
1.自由读文,试着读通顺。
2.试着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意思。
3.阅读知识链接,搜集俞伯牙、钟子期以及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二)预习内容
1.复习:
仔细观察这两个词的组成结构,照样子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写几个。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清风 明月 杨柳 芳草 云雾
2.自由读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借助注释、课外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搜集俞伯牙、钟子期的相关资料。
5.读一读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自己再搜集几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6.知识链接:阅读《伯牙学琴》的故事。
五、导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导学:
1.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相信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和韵味。
(1)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练读。
(2)抽读,随机点评,必要时范读、带读,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课前通过搜集资料,你对俞伯牙、钟子期了解多少?
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前置作业》第一题。
2.学生汇报《前置作业》第二题,努力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节奏和韵味。
3.学生读课文。学生交流对俞伯牙、钟子期的了解。
(二)再读课文,初解绝弦
教师导学:
1.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2.文中哪些句子提到伯牙绝弦?你认为伯牙为什么“绝弦”?
3.理解词句: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四个“善”字不同用法,前两个意思是“擅长、善于”,学生不难理解,后两个意思是“太好了”,学生理解可能有误,应指导。)
4.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2.学生交流文中体现伯牙绝弦的句子及他绝弦的原因。
3.学生小组内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细读课文,再解绝弦
教师导学:
1.理解知音:
(1)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伯牙善鼓琴,钟了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透过他的琴声,仿佛看到什么?你会怎样赞叹?
(2)指导朗读。
(3)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力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4)总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
(5)师引导:伯牙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对子期说什么?
(6)知音欢聚,异常欢乐,异常融洽。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再次读课文。
2.知音之死:
(1)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3)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在无人能理解的日子里,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4)师: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来读这句话。
学生活动:
1.理解知音:
(1)学生画出体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练习朗读。
(2)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并仿写: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春雨绵绵……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徐徐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3)学生想画面,读上边的排比句,模仿钟子期口气赞叹琴声。
(4)学生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
(5)学生练习钟子期与伯牙见面时的对话。
(6)学生读文。
2.知音之死:
(1)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学生交流:子期死,伯牙为什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
(3)学生交流: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4)生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教师导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的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子期。(幻灯出示这首短歌,教师伴乐范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带着你的感受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活动:
1.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2.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
(五)欣赏音乐,回味知音
教师导学:
1.多么令人感动的友谊啊,伯牙在子期墓前弹的那一曲《高山流水》同样让人感动。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动人的旋律,再来读读这个故事,能背诵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诵。
2.伯牙与子期的情谊和高山流水一样隽永,感动着我们,老师找到了一些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
1.学生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2.师生共读前质作业第六题,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表现友谊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