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关于波普尔人文主义科学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发表

作者: 日期:2009-6-10 15:56:29 人气: 标签:
曾令华
 论文关键词:波普尔 人文主义 科学观 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人类科学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近代以来这种演变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裂与融合。在这种背景下,波普尔受康德的深刻影响,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完善的科学观。关于波普尔的科学观,学术界意见不一。笔者认为,波普尔的科学观强调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在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中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研究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科学观及近代人文主义科学观的发展
  
  科学观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对科学及科学发展的整体认识。近代以来。科学观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裂与融合。科学主义偏重于科学理论和语言,强调科学的纯粹性。培根的经验论和笛卡儿的唯理论奠定了这种科学观的基础,休谟则通过否定形而上学将唯科学主义科学观向前推进了一步。在现实中,自然科学在改造世界中取得的成功进一步导致了人们对它的推崇,而人的价值和意义被日益忽视。文艺复兴使人们重新思考和关注人的地位和价值,作为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康德看到了科学主义的弊端,并试图建立人文主义科学观,他说:“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界中引出规律而是把规律强加于自然”。康德借助于理性的批判使人重新回归到无论物理世界还是道德世界的中心地位,可惜的是,由于对于形而上学解释力的不信任,他的尝试并不成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唯科学主义的发展也日甚一日。但是康德以及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却为人文主义科学观的建立打开了第一扇门。人文主义科学观受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指引,人文主义哲学偏重于理解人(尤其是个人)的生命,倡导人的价值。19世纪中叶产生的生命哲学、唯意志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等都是人文主义哲学的代表。人文主义哲学为人文主义科学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文主义科学观表现为反思科学的种种不良后果,重新思考科学理性与人的关系问题,强调科学发展中的人文精神、人文价值。进入20世纪以后,人文主义科学观的代表人物有费耶阿本德、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波普尔早年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仔细思索,他发现逻辑实证主义把知识的起源归为经验观察的说法是不可靠的。康德作为近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对波普尔科学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帮助他建立了理论先于观察的思想。波普尔认为,康德“……的故事就是一个借助知识获得解放的故事”,他把康德的伦理学精神概括为:“敢于做自由的人,也尊重别人的自由”。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深深地蕴涵在他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中。波普尔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以及《客观知识》等,通过对这些著作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波普尔的科学观实质上是一种人文主义科学观。
  
  二、波普尔科学观的人文意蕴
  
  在波普尔的著作中,他一直强调人对于科学知识增长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科学的本质是属人的。科学的最终目的同样是属人的,是为了人的解放与自由。
  
  (一)借助于康德——“第一个清楚地认识自然科学之谜的哲学家”的理论,波普尔重新树立了人在科学知识增长中的主导地位
  波普尔说“一个哲学家所能做的……可列入他的最高成就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出前人未曾看出的一个谜,一个问题,或一个悖论”。波普尔分析说,作为牛顿的先驱,哥白尼曾经清楚地认识到,从历史或发生的观点看,观察并不是一个人的观念的源泉。观念先产生,并且它对于解释贯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观察必须根据这些观念解释。观念是观察的前提。因此,康德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他看到,那种认为牛顿的理论是从观察推出的观点是荒谬的。波普尔从直观上、逻辑上以及历史三方面分析了康德对于牛顿的批判。康德意识到了这样的事实:和天文观察一样,甚至物理实验在发生上也不先于理论。康德说“我们的理性只能理解它按照它的设计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强迫大自然答复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拖住大自然的裙带,让她牵着我们走”“……未经事先周密计划作出的纯属偶然的观察,不可能……与规律相连接。而规律正是理性所探寻的东西”。
  从康德的论述中,波普尔认识到我们必须从问题出发,让自然面对假说,要求自然对我们的问题作出回答,而不是相反。正是在自然回答人的问题的过程中,科学知识得以形成和增长。根据波普尔的观点,属于人的问题是科学知识增长的起源。很显然,问题恰恰是人的精神、意识积极能动的活动的结果。从问题出发这种认识是唯科学主义的禁忌,却是人文主义科学观的生动表现。
  波普尔对于规律的认识与康德的态度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却从康德那里找到了对假说、观念和理论的肯定。波普尔把康德那句名言,即“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界中引出规律而是把规律强加于自然”,稍加修改,变成了“我们的理智并不从自然界引出规律,但试图(成功程度不同地)把理智自由创造出来的规律加于自然”,这就使我们不难把握这一点,即:理智自由创造出来的规律即是人对于科学的设想,科学源于猜想使得我们的宇宙带有我们心灵的印记。同时,波普尔还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感觉材料不再是“客观的”,“非人属性的”,我们在消化我们的感觉材料时总是主动地把我们的理智的秩序和规律加于这些材料。可见,从科学发展的一开始,它的价值就在于为人服务。
  
  (二)错误之于科学的重要性,是科学的人性方面的重要表征
  波普尔建立了科学知识可错论。即:科学源于猜想和假说,而猜想和假说是充满非理性因素的,是可错的,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我们不难理解,科学知识的可错性是人的可错性的外延。在波普尔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中,人的错误往往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可证伪性的基础,即是科学分界的基础。波普尔在《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中说,“我的著作是想强调科学的人性方面。科学是可以有错误的。因为我们是人,而人是会犯错误的。因此,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只有不去尽最大的努力避免错误,才是不可原谅的。但即使犯了可以避免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波普尔认为,“先是人,然后才是人创造了科学。既然人会犯错误。那么这种特性就会反映到科学中来,因此,科学家是会犯错误的”。由于人是可错的。我们可以不再将不可认识或者认识的错误归咎于我们之于上帝或者其他主宰者的罪恶,并彻底与权威决裂,真正从人本身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和批判科学理论。波普尔认为:“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看作发现理论,摈弃错了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从波普尔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对错误的认识是对人性特点的全面把握,他始终在理解人性,强调科学的人性方面。
  (三)批判理性的建立使人的理性能力成为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
  “构建科学的哲学。拒斥形而上学。认为哲学不是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是唯科学主义的一大特征。康德对于形而上学是失望的,因而他诉诸理性,“他的哲学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理性能力详加探讨,研究知识的起源、范围和界限。以便最终回答批判所关心的两大问题即自然必然性的原因和人的自由的原因”。虽然波普尔本人对于哲学同样不抱过多的信任——尽管我们发现波普尔的科学观是人文主义科学观。但他依然认为哲学是有意义的,他说“我们都有自己的哲学,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事实,并且我们的哲学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但它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却常常是破坏性的。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通过批判来改进我们的哲学”。波普尔深刻地认识到,“人文主义”或者“人文主义的”不是“人文科学”,即我们不能把人文主义狭隘地局限于历史、哲学和文学等学科。他继承了康德的批判精神,他的科学增长模式强调要充分运用人的批判理性来推动科学发展。波普尔反对自然科学必须接受来自第一哲学的原理的学说。他认为,同纯粹数学或应用科学相对立的自然科学属于人的意见领域,因而是可以批判的。
 人文主义的一大特征是关注人的精神的成长,而这正是波普尔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的终极价值导向。波普尔说人的精神成长归功于其他人的批判,因此合乎理性就是准备倾听批判。反之。理性的批判的目的之一就是人的精神的成长。同时可以使我们超越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从而使人避免陷入极端的、近乎唯心的人文主义。波普尔说“如果说人文主义关心的是人类精神的成长,那么,人文主义的传统不是批判的和合乎理性的传统,又会是什么呢”理性是人性的重要内含,是人的独特性表现之一。批判理性则强调人的批判精神之于理性的重要导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波普尔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者。
  
  (四)波普尔的“世界3”是以人的精神自由为前提的
  波普尔把知识区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所谓主观知识是“预期”和“信念”,指那些天生的意向和意向的获得和改变。包括具体的精神、气质。客观知识是由各种已知陈述组成。包括人类语言表述的理论及思想内容。客观知识被波普尔称为“世界3”,所谓的客观不是指唯物主义所说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指可以被主体间相互检验。“世界3”在波普尔那里是相对“世界1”和“世界2”而言的,他把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称为“世界1”:把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或许包括行为意向的世界称为“世界2”。“世界3”不是孤立的、纯粹的,“世界2”一经表述或者形成文字——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就纳入“世界3”。科学的分界完成于“世界3”。不难看出,波普尔的“世界3”中即包括了所谓的纯粹的科学。也包括那些科学观念、方法等等。波普尔认为。归纳或者演绎等规范性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人的批判理性——是批判理性,而非科学理性才相对可靠。科学不是纯粹的经验积累或者方法的演绎,而是存在理论架构的变化。这种理论架构的变化是人渗透着人的精神的。
  波普尔认为知识的白板说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在生命进化和一个有机体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都必须假定具有倾向和期望形式的某种知识存在,即背景知识的存在。从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背景知识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成果的积累。波普尔的“世界3”存在的前提是“世界2”,并且“世界2”与“世界1”能够互动,即依靠精神、意识的力量来完成“世界3”的建构。波普尔强调精神在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根据波普尔的逻辑,如果失去精神的这种联系的作用。“世界3”的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把倾向和预期归为背景知识,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肯定。与此同时。强调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继承性,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对于科学的重要性,这是人文主义的要求之一。
  持反对意见的人或许会说。波普尔的“世界3”是对科学与人性的割裂。事实上,正如我们所强调的那样。根据波普尔的思想,“世界3”的内容不仅仅是科学。“世界3”的增长必须依赖人的意识和精神。波普尔的“世界3”如果失去了“世界2”的支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把“世界3”作为单独的世界加以区分恰恰是对人的创造性精神的尊重,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
  综合来看,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具有如下特征:强调科学活动中人的主观精神对于科学知识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把人的自由作为科学知识增长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人不能从属于科学,科学是属人的,认识的目的在于向真理的逼近并最终使人能够认识;打消科学的优越性,一切理论都是猜测性的,是可以批判的。可见,波普尔的科学观深深地印有人文主义的烙印。
  
  三、波普尔人文主义科学观的当代价值
  
  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不同于传统科学观,他反对科学知识的绝对客观化、纯粹化。反对将科学的功能无限扩大。科学的起源就是“问题”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期待和预见。同时,波普尔的科学观又有别于传统的人文主义科学观,他反对过分强调哲学的功能和人的中心地位,更不同意将科学与人文人为地分裂。那样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波普尔没有简单地将科学与人文糅合到一起。而是通过分析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以及增长方向,让我们切实地看到,无论是科学发展的内在特征还是外在表现上,科学与人文都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之所以说波普尔的科学观是人文主义的,是因为在波普尔的所有关于科学的思想中。都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对于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强调人文主义科学观,有助于培养和理解完整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深层表达。科学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重要方面,涵盖了理性、求真等基本原则,但却不能完整地进行反思,科学精神的目的性中缺乏对自由与发展的追求。因而科学精神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更多是功能性的,缺少终极关怀。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使人在追求真理中实现自我,而不至于使人在科学中失去自我。波普尔的科学观恰恰可以使人和人的属性充盈在科学内部以及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这既保证了科学的属人性,又使人尊重科学,不至于丧失科学性。
  第二,用人文主义引领科学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在对待科学的问题上,唯科学主义将导致科学的失控或者不可知论;而人类中心主义(人文主义的极端形式)又使我们失去了认识能力,不利于认识的进步和对世界的改造。人文主义所包涵的东西,如果用波普尔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更多的是不可反驳的价值标准性的东西,因而,它无所谓科学与否。然而,毕竟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认识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类精神的成长。因此,在科学认识问题上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用人文主义精神引领科学认识。波普尔的科学观把人的价值深藏于科学结构内部,让人的精神与科学一道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第三,强调科学的人性方面是消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隔阂的主要途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割裂。进而发展成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的对立,其中的原因和历程是复杂的,但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应当是统一的,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既有物质的力量,又有精神的力量”。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必然要从人的本质出发,同时考虑科学的本质和发展现实。波普尔强调科学的人性方面,恰恰是从人和科学的本质出发来考量的。科学的人性方面是科学的本质的深刻体现,是对科学理性的逆推。既然科学具有人性的方面,那么就不可能将科学与人文割裂。因而,我们可以说,树立人文主义科学观可以作为实现两种文化的主要途径。解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从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展开,首先要从建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做起。波普尔已经在努力了。他说:“向社会科学唯一敞开的道路。乃是忘却一切口头之争,借助一种在所有科学中根本相同的理论方法,去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我所指的,乃是试错,发明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的假设,以及使它们归于实践检验的方法”。同时,“哲学问题变得越纯粹,就越会丧失其原始意义,它的讨论就更易于堕落为空洞的文字游戏”。自然科学需要和哲学及其他人文科学相结合,单纯的研究势必会造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
  萨顿说:“科学是我们精神的中枢。也是我们文明的中枢。它是我们智力的力量与健康的源泉,然而不是惟一的源泉。无论它是多么重要,它却是绝对不充分的”。因此,“我们必须准备一种新的文化一个审慎地建立在科学——在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义”。或许,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与萨顿倡导的新人文主义有一定意义的差别。但是波普尔所做的尝试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他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科学认识之路。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_发表论文_论文投稿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投稿-论文发表-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投稿 学术论文投稿 经济论文投稿 科技论文投稿 医学论文投稿 文学论文投稿 核心论文投稿 教育论文投稿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