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碑林墨海,探寻先贤笔墨情趣,在方与圆、曲与直、浓与淡、缓与疾的变幻中,追随古人的黑白交响,从经典碑帖具有的诸多共性中,寻找与自己个性暗合的风格、形制,激活到临摹与创作转换中、创作的作品里,集聚现有的能力、调动想象力,结合其它艺术门类,充分利用艺术学院的教学资源,探索和激发自己在书法与篆刻创作中的可能性。以“五体与篆刻兼能、巨制与小品兼善、功力与学识并进”;“悟内理于法度之中,开新境在陈式之外”为进取目标,“以最大的努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将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有机融合。
创作之前,要“先作意”、“意先笔后”,唐?李世民《论书》:
“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在临摹过的字帖中,记住自己写过的字,在创作中运用这些形式要素,即学了什么,就像表演一样,把它模仿出来。
选取自己感兴趣、较擅长的书体,与自己的个性表现协调一致。保证字法最基本的正确性,繁简字体的字形所对应的字义,虽然有一些是我们所谙熟的,但还是要回到字帖、字典中进行核对,以减少失误,不破坏整体书体风格的协调性。 选择创作内容时,文章的意境与书风相吻合,形式与内容相协调。将自己对文学体裁的领会表现在章法布局上,比如疏密、起伏、高潮、精彩之处,音韵的感觉、毛笔与心绪的配合、字形的参差错落、用笔的抑扬顿挫、墨色的枯湿浓淡,在时间与空间上和声音起伏搭配,如同交响编舞法,在舞蹈创作中借鉴交响音乐的思维逻辑,以舞蹈特有的规律为主,力求达到音乐与舞蹈高度统一。朗读所选文学作品(声音、含义),观察汉字造型,联想到所学的碑帖中,与之吻合的书体、线质,这是对文字的字形、线条(书法本体)、毛笔、墨、纸张(工具)的敏感性,最基本的感觉能力、协调能力,就如我们学习的《书谱》《兰亭序》《文赋》等皆为古典文学作品与书法艺术的合璧。
由于展厅书法的兴起,形式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热度,完善的形式能把作品的优点放大,锦上添花。力求作品不但可近赏而且能远观,处理好形式与章法、构图的关系;形式与幅式、排列次序、层次的关系;形式与整体、空间(小空间:作品里各个要素、各个部分的组织;大空间:预想在何种场所、何种情况下展示、供人观赏,作品与周围物体的关系)的关系;形式与制作、材料的关系。
与古人交换心灵,从传统的沃壤中汲取营养,努力拓展和突破自己在书写上的可能性,用笔尖演绎生命的意趣,使主体精神遨游其间,心手双畅。
作者简介:韦思,女,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7 级在读研究生,专业:书法,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