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期刊大全 > 教育期刊 >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徐凌翔 日期:2019-03-13 08:57 来源:未知
引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力量,在这种背景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谋求一条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迎接变革下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一、通过对大数据本质的研究,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发明显,人们开始意识到数据化的不可逆性,这代表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终究会意识到从本质上来说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而不再将其简单的看做一连串或是自然现象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有学者表示:一点世界被彻底数据化,那么就只有人类想象不到,而没有信息做不了的事了。笔者认为这样的论述不仅已经开始触及到大数据的本质,同时也是对更为深刻的揭示的呼唤。所以说大数据时代下,人类的各项行为要有意识地主动去贴近、适应世界的数据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通过对大数据本质特征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判断大数据可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种种变革,是深入思考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笔者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开展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数据研究需要维持三个基本维度:第一,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大数据本身,即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其变革力量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等;第二,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第三,主动确立数据化的思想意识,认识到信息数据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珍贵资源的意义。
二、顺应量化研究的崛起,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
无论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互结合都是被广泛认可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更是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定量研究本身带有极大的复杂性,具体研究效果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定性研究的分析过程需要借助于定量研究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传统模式下为了做好定量研究会先进行理论上的假设以及数据模型的基本构建,再通过抽样调查、统计数据以及模型分析来验证假设,最终得出结论。这种对有限数据样本的调查分析过程不仅实际工作量很大,而且结果往往也难以得到保障,外加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于人们的思想层面,其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等使得工作更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说传统模式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被开发的并不充分。
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以上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一方面大数据本身不存在抽样调查的样本局限性;另一方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借助于大数据的情况下一切事物都变得可量化,人类的思想、情感也包含在其中。我们都知道,互联网通过为计算机添加了通讯功能儿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大数据也将因为能够实现人类生活的可量化而改变生活。与此同时,将所有事务进行量化的实现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的起始点,其必将催生出量化研究的再次崛起,以此为背景的量化研究也将彻底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有研究范式。
三、宏观覆盖与微观深化相结合,找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人们已经确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引发深层次的、全面的变革,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种丰富和拓展,而不是取代或者说颠覆。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实际上在保证结构、功能、原则等基本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顺应时势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通过不断研究分析把握住变化部分的关键,进而找到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着力点。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最为根本的变化就在于“一切皆可量化”,这也预示着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线的把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宏观上来说,人们的具体思维状态以及思想状况等,都能够通过其各项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揭示,进而使工作的开展建立在对人们思想规律有更好把控的基础上。而在微观层面,将教育对象的个体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化,则能够为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先决条件,使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其引发的变革绝不仅限于上述分析。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数据的不断研究,充分发掘出它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利用价值,以提升相关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正超.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29):154-154.
[2]胡树祥, 谢玉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6):60-62.
[3]孙凯鹏. 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2):184-185.
作者简介:徐凌翔,性别:男(1987),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职称:助教,职务: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徐州市夹河东街牌楼市场3号楼三层南区7#、8#、9# 本网站隶属于-徐州市辰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