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期刊大全 > 教育期刊 >

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 ——以湘教版《松花江上》为

作者:谢雨薇 日期:2019-03-12 08:59 来源:未知
音乐课程是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主张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育人,有着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情感体验与产生教学效果的作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所以一维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中以知识与技能作为暗线,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明线,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浸润学生的心灵,完善其人格。
目前的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状态主要有这几种表现:1、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只关注旋律 2、审美想象存在局限 3、音乐审美理解与情感融合度有限。
① 第一点说明高中生在音乐审美的认
知策略上还停留在快速扫描的阶段,审美信息加工的能力还比较的薄弱,这就决定了高中生这个审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实高中生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其审美已然突破了简单的形式美和艺术美,所以在湘教版的教材中有音乐的悲剧美、欢乐美、优美等学习的范畴,这一时期的他们开始初探社会,了解社会中各种美的丰富内涵,追寻人生的意义。第二点的形成原因与传统教学有着一定的关联。依据高中生的这一系列特点,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湘教版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中悲剧美作品《松花江上》为例)
1、加强音乐鉴赏活动中的音响感知
在音乐丰富的情感积累必定来自于敏锐的感知力。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而人们在进行音乐审美活动中首先也会捕捉到这些单个的音乐审美对象的单个属性,只有把握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因此,音乐欣赏中的一切情感体验、想象联系与理解认识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一旦离开了对音乐音响及结构形式的感知,也就不可能对音乐作更高层次的鉴赏。
在《松花江上》一课的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音乐感知的重要性。在第一遍聆听时,教师将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去表示歌曲力度的变化,这里运用声势,更好的把音乐这个听觉艺术转化到每个学生手上,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在对力度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去感知歌曲中音高的变化是怎样的,图谱的方法运用同样也把听觉转换为了视觉,帮助学生去感受,最后在速度的体验上,老师可以带领大家一起为歌曲打节奏去感受整首歌曲的速度。这样的感受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遵循了学科的教学规律,从音响的感知到整体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悲剧美的作品的普遍特征,把学生放到了主体的地位,增加了课堂的活力。
2、在音乐鉴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音乐审美想象是通过对审美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的过程。有了审美想象,可以把乐曲的静止状态激活,使审美主体进入内心交流的境界,并且扩大了审美对象的内涵,使审美主体从有限的形式中感受到无限的意蕴。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唱一小段,每一个要素的总结与归纳,对应了一幅画面的想象,在力度的感受上,学生通过聆听音频,可以知道在“九一八”这句力度达到了最强,而后又弱了下来。这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感受其中的这种愤怒情绪,所能想象到的画面就是被侵略和逃亡的场景。在音高的感受上,学生通过画图谱的方式总结出了在旋律级进中突然的大跳这一特点,从中体味到了无奈与挣扎的情感纠葛,这样的听觉体验和情绪所能带给学生的画面想象是现实与反抗的场景回归。在速度的感受上,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到了缓慢的速度,结合音响感知,有了苍凉和慷慨的强烈震撼,从而在脑海中的画面是背井离乡的这一场景。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呈示的,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当然通过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去引起学生的想象,并且一定在结合音响的前提下,去唤起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自由构建属于自己的音乐场景。
3、在音乐鉴赏中深度挖掘学生情感
在高中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音乐课的第一维度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生处在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时候音乐所能带给他们的情感是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并且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无形中就能达到哺以德育的作用。
在《松花江上》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到环环紧扣,最后达到的效果是给学生以美的感悟。通过作品的欣赏,情绪的体验,画面的想象,回归到这种悲剧美音乐作品中,这种作品往往给我们以慷慨悲壮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最强烈的震撼,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感并不是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解释能达到,而是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尊重音乐学科音响感知,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有联觉体验。并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这个作品里反应爱国情绪学生就真的会有,情绪的体验必须是在学生通过感知后自觉产生的,可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心中会多那么一点爱国的情绪,会多那么一点国人当时悲惨命运的怜悯,会多那么一点多当今幸福生活的感恩? ? ?当然每个人感受不同,程度不同,只有在音乐老师自身也投入情感去教学中才能与学生共同产生这样的“化学反应”。以期待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获得健康的感官享受,最后拥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思想,得到心灵的浸润和灵魂的升华。
音乐鉴赏的过程不仅是一个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其包含了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通过对这些心理因素的了解和学习,更好的指导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带来更多的有益的启示,让音乐课在结束后,还能在每个学生心中留下一份真挚的情感,达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育个人的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樊晓.《高中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注释:
①樊晓.高中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年
②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年,第235 页
作者简介:谢雨薇(1993—),性别:女,江苏常州人,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音乐)。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徐州市夹河东街牌楼市场3号楼三层南区7#、8#、9# 本网站隶属于-徐州市辰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