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学》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对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使其与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衔接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相契合,这对于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卓越工程师的素质、能力要求
由于工程是面向现实环境的,所涉及的问题除了有科学技术要素外,还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因此,在价值取向和人文定位上,卓越工程师必须是能力型、综合性、高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丰富的社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解决社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属于知识型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表现为以熟练技能为基础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同时还具有高素质、独立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
卓越工程师具有知识和技能两大优势,能够把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直接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创造出现实的生产力(产品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人才能够实现知识型和技能型的有机结合,“知识型”要求专业知识的厚实与综合,而“技能型”又要求技能思维好和实践能力强,能够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卓越工程师人才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特点是:科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科技思维能力和技术运用、推广、转换能力,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不但能将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实践,而且能够根据社会需要,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或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从人力资源结构的层次来看,这类人才居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的中间层。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卓越工程师对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设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企业伦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除了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外,主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即通过设置通过设置激发课堂互动的实际问题,在问题的不断探讨和解答中完成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法内涵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问题的设置和答问方式。前者强调激发课堂互动的问题设置,这意味着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不是教学者单方随意设计的问题,它必须照顾到学生的学科兴趣起点,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线索,激发互动思考;后者强调“问题意识”的即发性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与多变性,以产生与学生更多的思维碰撞点,增强思想的产生和学生理解程度的深化。
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例如在企业伦理学的第一次课备课中,应该将重心放在探索学生的思维起点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对这门课一无所知、在已有知识结构和框架下如果进入这门;(2)找学生聊天,问他们对这门课程有什么想法;(3)以“试错方式”提出问题,即尝试提出一些问题,通过交谈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从交谈中不断寻找学生“参与率”
最高的问题;(4)进行“简单化和可逆交互检验”。什么是“简单化和可逆交互检验”?一般来说,教师不可能在备课中对学生的兴趣点作足够的了解,因而设置的问题一般只是教师对学生思维兴趣点的猜测,最终需要对这些问题作检验,以保证它代表了学生思维兴趣点的现实,通常进行两个方面的形式检验,其一看形式上是不是简单通俗,其二看这一问题对我和学生来说是不是可以进行有效讨论。
(二)案例教学法
从更好地体现面向现实问题的特点以及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伦理学概念和理论角度看,案例教学对于企业伦理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要使案例教学有成效,有两点是关键:一要把好案例选择关,二要引导讨论。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二个结合:①长短结合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适当采用(如 2~3 则)篇幅较大的案例是必要的,应多采用短小精悍的案例。事实上,短小的案例如果选择得当,可以讨论的东西未必比大案例少。②反面案例与正面案例结合。一般来说,企业伦理学教学中反面案例占多数,但正面案例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正面案例中可以获得从反面案例无法得到的教益,如一些优秀企业是怎样做到道德与利润兼得的,是怎样实施道德管理的。
除了案例讨论外还可以针对一些现实伦理问题展开讨论,比如,让员工在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有毒气体浓度高)中工作是不负责任的,但有时很难做到工作环境绝对安全,那么怎样做才算履行了道德责任?什么样的裁员是不负责任的,什么样的裁员是可以接受的?
(三)小组陈述
为了更加贴近现实,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企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或激励他们针对现代企业中普遍遇到的伦理的热点问题采用故事讨论、道德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就其核心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再进行小组讨论。围绕问题写成一个小组报告,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其他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
此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在业务中掌握企业伦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他人对企业伦理与社会价值的见解,丰富自己的道德观。
(四)个人作业法
为增强学生对现实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描述一个现实中的伦理问题,要求必须是自身经历或观察到的问题,内容可以是以下三种类型之一:①无法判断是道德还是不道德的问题,把为什么难以判断讲清楚即可;②知道是不道德的,但由于利益诱惑或压力,面临两难选择,把诱惑或压力讲清楚即可;③在利益冲突面前做出了合乎道德的选择,把选择前后的感受以及选择后的结果讲清楚即可。
总之,企业伦理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加之在卓越计划中该课程教学的历史还很短,因此,还有许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利霞,黎赔肆.体验式教学在企业伦理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
[2]朱晓林,王冰.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 [J].中国校外教育,2013,(9).
[3]张增田.企业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教学策略[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作者简介:
李洪娜(1972-),女,辽宁营口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
通讯作者:赵 亮(1977-),男,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
付宝新(1979—)男,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
基金项目: 2017 年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企业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XJGZD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