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在韩国高中配合当地本土汉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学生有关语法方面很有特点的偏误。这些问题经常看似简单但 是做到有理有据解释清楚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国外汉语教学与现代汉语规范不完全相符; 有些是由于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于目的语的负迁移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于现代汉语以外的一些特殊现象。本文探究偏误产 生原因,并针对于这些偏误应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语法;偏误;教学对策 我们知道:汉语庞大的语法体系给学习者带来了方便的同 时,也给学习者带来很多的困难和疑惑。首先,语法体系庞大且 精深,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再有,语法是从众多的语 言单位里抽象出来的规则,并不断发展变化,所以必然存在或出 现语法体系以外的特殊现象,这就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疑惑和困 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偏误能够及时纠正并解 释。 一、常见偏误 (一)关于“上”和“去”的区别的偏误 我所在的学校汉语课选用的教材大真大学孔子学院指定教 材《中国语》,教材中有一句话:“你去哪儿?”因为“上”作 动词时,有一个义项为“去、到”,与“去”的意思相同。因此 有个别学生认为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例如:“你去哪儿?”等同 于“你上哪儿?”,这没问题,然后又举例:“我到公园去。” 等同于“我到公园上。”,说到这儿,问题就出现了。 *我到公园上。 我去公园。/我上公园。 (二)关于“有”和“没有”的区别的偏误 课上学生总是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例如: A:你有弟弟吗? *B:不有。 B:没有。 A:你去过中国吗? *B:有/有去过。 *B:不有。 B:去过。/没/没有(去过)。 这组对话中的回答有两处错误。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都不 对。肯定回答中,应该直接用动词肯定:“去过。” 否定回答 中,又不应该直接用动词“不”否定。 (三)关于动词重叠运用的偏误 关于动词的重叠问题,多数语法书上或者教师在讲解时常常 会解释说:“动词重叠表示轻微或少量”。所以在学生的练习中, 这样的偏误就在所难免了: *我想看看一本书。 *他正在想想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经常看似简单但是做到有理有据解释清楚却不是 一件容易事。学生也常常搞不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严格按照 了汉语语法规则造的句子,为什么还是不对那。后面我们会给解 释这个偏误产生的原因。 二、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关于“上”和“去”的区别的偏误产生原因 学生往往没用弄懂“上”和“去”这两个词在句法成分上的 差异。 1.“上”作动词且表示“去、到”的意思时与动词“去”有 时可以互换,即都作及物动词其后接表地点的名词、代词等宾语 时可互换,其他情况不能互换。互换时,“上”更口语化,句末 还可以带有趋向动词“去”,如:“你上哪儿去?” 而“去”却是书面语。 例如:*我上做饭。 我去做饭。 (2)、“上”不能单独做趋向动词,“上”表趋向时,要 与“来、去”等合用,如“上来、上去”。而“去”可以单独做 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例如:*我到教室上。 我到教室去。/我去教室。 (二)关于“有”和“没有”的回答的偏误产生原因 从词性上看,学生没有真正弄懂“有”“没有”的词性。“有” 是动词,“没有”有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因此“没、没有”可 用在动词前,对话中,“去过/没去过/没有去过”是正确的;“有” 不能用在动词前,所以“有/有去过”不正确。 从词义上看,学生往往对二者的词义不是彻底理解。“有” 有“领属、拥有”义,在这个意义上,其否定才是“没有”,所 以可见不是所有的“有”都用“没有”否定。而且“没有”还可 以对已然的否定。“有”不与其对应。要表示已然发生的事表示 肯定就用“动词+时态助词”就可以了。 (三)关于动词重叠运用的偏误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韩国学生在用重叠动词造句 时,经常出现各种偏误,其实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应该归因 于老师。因为虽然这类动词重叠句学生按照了教师和语法书上的 讲解造,但是还是不对。原因在于一些老师在讲解动词重叠时, 除了讲明白意思外,还应该讲解到其运用上的限制,比如动词重 叠之后所带宾语必须是特指的,其后面不能有带“着”“了”“过”, 其前面也不能和表示正在进行的词语搭配。 三、教学对策 (一)关于“上”和“去”的区别偏误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对于学生能造出这样的句子给予充分地肯 定,表扬其敢于说出这样的句子,保护其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然后再对其偏误予以纠正,并进行讲解。对于这个有点复杂的语 法点,我们不宜用太多的术语,防止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我觉得这个 偏误可以采用公式法,即我们将这种语法现象公式化,帮助学生记忆, 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地点/疑问代词+(去)”、“去+地点/疑 问代词”。“上去”。这样公式化后,有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二)关于“有”和“没有”的回答偏误的教学策略 在讲授此知识点时,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帮助学生理解应该 如何回答。找3-5 组问句,例如:“他有钱吗?”“你有问题吗?” “你喜欢看电影吗?”“你累吗?” 等等。 (三)关于动词重叠运用的偏误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动词重叠学生出现的偏误,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在讲授动词重叠问题时,应该先讲明动词 重叠所代表的意思,即:“轻微或少量” 然后我们应该利用情景法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造句。 接着可以利用一些特殊限制条件即:动词重叠后宾语必须是 特指,后面不能有带“着”“了”“过”,其前面也不能和表示 进行的词语搭配 让学生造句。这个时候大多数学生造成的句子 一定是错误的,然后教师可以将其板书在黑板上,详细讲解偏误 形成的原因,以及动词重叠应有的一些限制性条件。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详细讲解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造出正确 的句子。 结语:其实,不管怎么教语法,作为教师必须心里有语法, 熟练掌握汉语语法。“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 定要注意尽量减少语法术语的使用,以防学生的反感,并且对不 同的学习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把握好每个语法点。注意 语法现象之间、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琪.新形势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 2010年第1期. [2]龙青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90 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廖靳竹,女,1987年出生,黑龙江省鸡西市,硕士,从事汉 语国际教育专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