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伟 岑文忠
[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四个坚定不移”丰富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宝贵财富。“四个坚定不移”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原则和一般方法。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四个坚定不移”具有更为现实而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四个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同时强调: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四个坚定不移”丰富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和平崛起之所以广受世界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坚持贯彻落实“四个坚定不移”的结果。“四个坚定不移”既包含了对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概括和发展,又充分体现了对现实实践的理论升华与创新。“四个坚定不移”共同构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线路,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现实针对性,是新时期分析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正确路径和致胜法宝。从方法论上讲,“四个坚定不移”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是新时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四个坚定不移”既是对实践的理论提升与创新,同时又是指导新的实践的方法论。尤其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四个坚定不移”具有更为现实而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放的体系。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不断进行思想革新、摆脱各种错误思想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快改革步伐,在前进的道路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原则的创新性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本质。 正确地坚持和运用解放思想的方法,必须准确把握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不是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而是要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指导,一切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突破那些与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不符的教条式的思想、旧的体制机制和做法的束缚,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认识,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更能贴近实际,更好地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2](P30t)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当前,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就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但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中国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巨大的实践价值。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十七大召开之际,每走一步都是与解放思想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每一次思想上的解放,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和党的指导思想的飞跃。从农村包围城市,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突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纠正“左”和右的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这些实践上的突破离开了解放思想是无法完成的。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到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形成的一系列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在不断地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没有思想上的解放,条条、框框就会多起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会遇到阻碍,甚至出现倒退。更为严重的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解放思想是被社会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根本原则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创新,是突破思想禁锢、开创新局面的有效武器,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当前尤其要如此。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环境下的利益的多元化、思想的多元化使得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旧的体制机制需要破除,不适宜、不和谐的思想和声音时有抬头,这些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才能逐步解决。因此,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实践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充分借鉴各种有益的思想成果,及时总结新经验,不断取得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党的指导思想才会有更为丰富的活水源头,才能更好地指导、凝聚和鼓舞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二 解放思想为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发展前提,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并非解放思想的必然的逻辑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推动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完善或消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完善或消除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符的不合时宜的旧的体制机制和做法的最好方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广泛领域原有体制的变革和完善。改革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融入世界体系,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社会的体制机制变革,是改革的外部动力。同时,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加速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重大战略思想的实施,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越发充满活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发展,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必须长期地、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近30年来,改革开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着眼于国内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从实行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从经济领域的改革到政治领域的改革再到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面改革,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对外开放方面,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沿江开放带到全方位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共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已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普遍接受。在新时期,党中央再次强调改革开放,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诉求,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 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否定改革开放的口实;相反,只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用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引起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因素增多,出现了否定改革开放的声音,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想暗流涌动,甚至会对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必须严正指出的是:社会实践的历史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是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正确选择,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没有任何出路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是改革开放造成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注重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结果。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统筹协调,积极应对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构成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则科学地回答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达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等一系列有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深化和扩大了关于社会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视野,并从全局高度为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原则和一般方法。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体现了社会发展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要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就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原则和价值取向。同时,科学发展必须朝着社会和谐的方向迈进才能真正体现其巨大的实践价值。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一条腿长(经济)、一条腿短(社会)等发展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的阻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消除,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才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在对我国长期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提升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指导性的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从科学发展的层面上讲,在发展的目的上,体现了对人的本真意义的回归,纠正了传统的偏离发展目的的“见物不见人”的做法,把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结合起来,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发展的内涵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体现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上,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构想,突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发展结构、时空、层次上的辩证统一。从社会和谐的层面上讲,在社会各要素的普遍联系中,体现了人、自然、社会以及社会内部各种要素的相容性和整合性,社会和谐正是在这种相互整合的过程中相互协调、妥协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的平和的状态。社会和谐不是要消灭矛盾,而是要通过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达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最终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从不同的关系方面揭示了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对社会发展整体构架规定,确立了整个社会发展方法论原则。 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所能够达到的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具有最为现实性和挑战性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体现了社会发展历史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目标,同时也是实现更高目标的策略方法。这种策略方法表现为一种发展的逻辑和渐进主义的思维,就是在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进程中,确保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最为现实的动态化的阶段性目标,这种动态化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很强的可预见性和思想指导性,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斗志和目标认同感,凝聚并指引全党、全国人民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随着阶段性目标的不断“提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不断得到延续、发展和升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会越来越清晰,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得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根据当前社会实践发展的实际制定的符合全党、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方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的统一,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维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过程。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必须要经历一个不太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迈进。在这个连续的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的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住这一点,并审时度势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这个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在顺利完成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基础上提出的与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目标,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人民的诉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和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方向和旗帜。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国民收入从2002年的1100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10美元,不断实现着向全面小康社会跨越。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地艰苦奋斗。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社会实践状况出发,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看,“四个坚定不移”既是指导思想又是方法论,指引着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四个坚定不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了当前社会实践深入发展的有效武器和方法论原则。解放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前提,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团结和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方向。“四个坚定不移”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原则和一般方法。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只有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才能沉着应对,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