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健词] 语文教育 德育教育 多元智 意志坚定 青少年 学校、家庭和社会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寻求生活的教育途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建国 60年来 ,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在社会的关怀下奋发向上 ,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
一、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现状及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国外同龄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会比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生存能力和抗压能力要强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通常都是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少语文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改变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譬如:考试多出现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多义词的辨识,那老师的作业就让学生多写这些内容甚至要达到默写的程度,繁重的家庭作业使孩子失去了童趣,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由此我们便看到一种新世纪的新现象:一面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一面是孩子的任性,一面是家长的溺爱与无奈!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抗压能力极差,遇到困难容易逃避,事情完不成就强调客观原因,意志不坚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某高校的大学生每到周末都要把脏衣服带回家给母亲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首先是教育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认为在学校里智育是硬指标 ,德育是软任务 ,可有可无 ;有的人认为教书是老师的事 ,育人是家长的事 ,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点多管闲事。有的持“树长大了自然直”的观点 ,对青少年放任自流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得不得力不及时。有的认为学校智育工作好做 ,德育工作难做 ,借口社会环境复杂 ,家长配合不力 ,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出力不讨好而放弃主观努力。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得到教育整合的目的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混同起来。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道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德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而是要使学生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寻求生活的教育途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曾引起过不少争论。通过争论,大家对语文教学“文”、“德”不可偏废,不应分割的道理,认识逐渐一致。实行德育教育,是按照社会时代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包括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叶圣陶根据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对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做了简要明确的概括:“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语文教育是一切生命成长、人格形成、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语文教育文化学75页)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就不能推卸我们的责任:语文有责任面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陶冶。 三、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 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实施创新教育呢?
免费论文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