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期刊

浅谈高校师资管理中的教师激励

作者: 日期:2010-11-17 13:57:25 人气: 标签: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师资管理;激励理论;激励原则
  论文摘要:在高等学校师资管理中,激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遵循激励原则、探索激励规律、运用激励方法、科学合理地实施激励,不仅是高等学校师资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重点所在。


  在高等学校师资管理中,激励作为对教师行为的一种信息反馈,具有鞭策、鼓励和导向作用,是师资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激励就是给予物质奖励,或者说几句表扬的话,没有去探索激励的规律。如何遵循教师激励的原则,使激励成为师资管理的行为和方式之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效应,是高校师资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师激励的涵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在需要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积极性通常指工作的努力程度,是主观能动性在工作行为上的体现。激励的目的在于使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或推动力,激发成自身的推动力,即把外来的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健康刺激,发挥个体潜在的积极性和潜在的能力,不断激励人们内在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才有所施,力有所用,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从而把组织目标转变为个人目标。教师激励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通过对教师的需要、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寻求激发和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策略、途径和方式。
  二、教师激励的心理依据
  因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人的目的行为都是出于某种需要的追求。所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未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从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由此产生对新的需要的追求,也可能遭受挫折,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这种激励过程可以用以下模式加以描述(见图1):

  由图1所示流程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受动机的支配,而动机由需要而产生。由此可见,正确运用人的需要,可以起到有效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这就是教师激励的心理依据。
  三、教师激励的前提
  由于激励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因此,在高等学校师资管理中,对教师实施激励,首先就要把握准广大教师的需要。
  (一)掌握人类需要的共性
  一般来说,人的需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与人的基本属性相应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
  1.自然需要。它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人是生物的有机体,为了维持其种族的延续与自身的存在,对食物、衣服、婚配、育幼等产生需要,这是一种生理需要。

  2.社会需要。它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即人不仅是生物的有机体,同时也是社会的成员,因此,除了生理需要之外,还有社会交往、社会归属、社会活动,以及友谊、尊重、荣誉等需要,它们是在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超越生理需要的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
  3.精神需要。它是人的意识(或精神)属性的表现。主要是审美需要、认识需要和道德需要。审美需要在于追求现实和艺术中的美学价值;认识需要在于探索、提示和掌握对象世界(某种客观事物)的属性、规律和意义;道德需要则是在于追求对社会的责任、义务、贡献,包括必要的自我牺牲。精神需要的高度发展表现为以奉献性劳动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它是最高层次的一种需要。
  由此.高等学校师资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善于创造条件.通过有效的工作,来充分发展人的社会性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以发挥高层次需要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则应按需要作用的发展顺序,切实解决好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以使高层次需要作用的发挥无后顾之忧。
  (二)熟悉高等学校教师需要的特点
  掌握上述人类需要的共性.作为实施高等学校师资管理的一般性依据,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高等学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需要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主要表现在:
  1.物质需要的基础性。教师,特别是我国的多数教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物质生活往往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如果基本的生活需要(工资、住房等)得不到保证的话,往往也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善教师物质需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物质需要,如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工作场所、安静的环境、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手段等。
  2.发展需要的稳定性。大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探求未知的成分。教师要发展学生,首先要不断发展自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迫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这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且,由于教学相长、教学双向交流的特点,使教师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求知、发展。在发展方面,青年教师侧重于进修学习、业务提高,中老年教师则侧重于著书立说、总结经验。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需要,创造各种机会、条件,营造必要的环境,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
  3.自尊需要的敏感性。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教师本人自感在社会中地位的重要,也要求人们对自己权利、业绩、形象、社会生活中地位给予重视。高校管理者如果对属于教师合理的自主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强加干涉、对教师业绩给予不公正的评价,则最容易伤害教师的自尊心;而应用恰当的激励,使教师体验到其自尊心受到充分的尊重,往往会更好地激发其积极性。同时,教师个人对学术的追求,对事业发展的渴望等等,这一切都注定了教师对自尊、荣誉需要的特别关切。
  4.成就需要的强烈性。教师作为社会上高文化层的群体,他们具有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心理,他们渴望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渴望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他人的认同。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往往使得他们兢兢业业于教学、科研工作之中。他们在教学的同时力求自己专攻的领域有所建树,他们对科学有着长期、稳定、执着的追求。这种成就需要激发的积极性。往往比较强烈、持久。高校管理者要重视把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共振。
  四、教师激励的原则
  激励是产生人才动力的重要因素,是激发教师自觉向上,积极奋进的有效手段。师资管理工作必须注重激励的力量,创造环境形成激励因素,充分运用激励的方法,以达到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积极作用的目的。所以,在师资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激励原则,正确分析激励因素,要采用适应的激励方法。正确的激励必将能达到理想的有效结果。因此,在对教师实施激励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高校教师需要的满足和积极性的调动有其自身规律,在选择和实施高校教师激励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坚持科学性原则。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鉴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激励对象的需要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激励手段、方式和力度,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激励是各种激励因素最佳组合的结果。在动力机制上要善于应用需要理论和各种需要激励因素;在目标激励中要采用目标理论、期望理论;在薪酬激励中要合理应用强化理论、公平理论。
  (二)系统性原则
  激励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现象,不仅直接决定于教师的需要内容、动机强度、目标期望、公平心理等多种激励机制的作用,而且受到教师的个性差异、文化背景、学校组织环境及激励方法、手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激励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从整体上把握激励要素之间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各种激励相关因素、手段和方法的协调配合与综合运用,使激励系统的总体功能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三)差异性原则
  需要激励理论认为,只有着眼于满足人们最重视的需要才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人的需要是有阶段性的,在不同的时期常常有压倒其他需要的主导需要,对这种主导需要的追求是人的行为的当前驱动力量。现实中高校教师的多种需要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在年龄、职务层次、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需要特性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完全一致。在分析教师的需要时,必须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因素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群体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实事求是,具体分析,找准不同教师的动机敏感点,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和制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
  (四)时效性原则
  奖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效果,犹如烧菜,在不同的时机加入佐料,菜的味道就很不一样。时效性原则,一是注意激励的时间性,在一个合意行为发生后就应立即给予强化。“强化”和“合意行为”之间的间隔越短,强化效果就越好,会收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二是注意奖励频率,奖励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激励效果。奖励的时机和奖励频率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一般情况下,对于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奖励频率宜低;对于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奖励频率宜高,对于目标任务不明确,需长期方可见效的工作,奖励频率宜低;对于目标任务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奖励频率宜高。
  (五)适度性原则
  适度是激励成效的根本。所谓适度就是激励的措施、方法、内容要适当,要掌握时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我们采取任何形式鼓励教师,都要注意尊重事实,有一说一,有二训二,方法可行。这样听起来可信,令人服气,学起来也不感到高不可攀例如表扬、奖励,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但如果脱离事实,片面夸大凭空“拔高”,甚至无中生有,就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激励促进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离心、反感的后果。同样,开展ttt:评也要适度,对于被批评的事实要弄清,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对于被批评的同志要满腔热情,不冷淡不歧视,坚持一分为二,不全盘否定。不是原则性问题,一般不宜公开批评,尽可.能通过个别谈心的办法,提高认识、改正缺点。采取各项激励的制度、措施,应当审察实际环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符合实际、内容全面、方法简便、行之有效、具有长远驱动力的办法,既要促进激励,又要适度得当,尽力避免负作用。

  (六)公平性原则
  公平是做好激励教师工作的基本保证。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一个人对他们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看其绝对值,而且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所以在师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激励措施的公平意义。不仅要注重激励个人,而且还要注重通过个人的激励达到激励他人的目的;不仅要注意一时一事的激励公平,而且还要从整个激励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制度措施上注意公平合理、一视同仁,要以实绩、才能为依据.切忌唯以教师工作年限长短标准来决定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激励”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才有利于进一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五、教师激励的方法
  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既有人类行为的一般属性,又有其行为的特殊性.在高校师资管理实践中对教师的激励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一)目标激励
  指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即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对高校教师的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如工作量),也可以是精神的对象(如学术水平)。一般地说,目标的效价越大,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激励作用就越大。在高校师资管理中运用目标激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目标的制定要尽可能地同教师的各种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需要融合、贯穿在目标之中,使教师个人需要同集体目标紧密相联;其次,目标设置要有科学性。要有正确性,又要有可行性,还要有适当的难度;再次,目标的设置要明确、具体、有层次、分阶段。既有远景的奋斗目标,又有近期的奋斗目标;既有学校的共同目标,又有教师的个人目标。
  (二)奖惩激励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奖励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予以否定与批评,使人消除这种行为。惩罚得当,不仅能消除人的不良行为,而且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此,高校师资管理者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奖惩时效奖惩的激励效应是与奖惩时效密切关联的,只有将奖惩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激励行为才能在客观上起到作用,否则奖惩就不能产生激励效果;二是奖惩要适度。奖励应使受奖者觉得受之无愧,教师觉得奖得应该。同样惩罚的轻重也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来确定,轻描淡写会引起教师的不满,对受罚者起不到教育作用,而处罚偏重则容易引发人们对受罚者的同情,导致教师的逆反心理;三是奖惩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切不可感情用事,任人为亲,近者轻、疏者远,把奖惩庸俗化。
  (三)关怀激励
  指管理者对职工从关心政治上的进步到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激发其积极性。领导和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对教师政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帮助,是对教师一种有力的激励。教师在工作中也常有情绪不高之时.这可能是对工作不满,或者个人碰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不应该采取漠然态度.而应予以热情关心,帮助其解除纷扰,使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起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因此,必须经常掌握教师的思想变化和情绪状况。可通过以下途径要达到这一目的:观察.上班看脸色,工作看劲头,开会听发言.平时听反映。谈心.情绪低落时必谈,受到挫折时必谈。受到批评时必谈。家访.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发生家庭纠纷必访,遇到天灾人涡必访。倾听教师意见,积极采纳.改进工作。
  (四)榜样激励
  指管理者选择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工作积极的员工作为榜样,以达到激发员工群体积极性的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思想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就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时刻受到激励。在高校师资管理中,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榜样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具有权威性,能使大家产生敬仰感;第二,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不凭空拔高,更不弄虚作假;第三,要辩证地分析和看待榜样,避其所短,学其所长,防止机械式或形式主义地模仿榜样;第四,要隆重召开介绍与表扬先进的会议,激发大家敬慕榜样的心情;第五,指明赶超榜样的途径,增强学习榜样的信心。
  (五)信息激励
  从管理学角度看,信息作为一种动力,有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相对独立性,书本、情报、经验,甚至传统、作风、爱好、志趣等都是信息动力的组成部分。信息激励对高等学校教师有特殊作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高等学校教师为人类信息的部分加工创造了新的财富.他们在信息的追踪中受到激励,得到满足。正如贝费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写到的:“具有研究头脑的人.受到未知世界精神上的挑战的吸引,并乐于施展才智以寻求答案。这只是许多人从解答难题中得到乐趣的一种表现.即使没有奖励也如此。”这就是说教师和科技人员最大的报酬是所发现带来的激励。追踪信息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专业论文投稿_论文发表_发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33 5816 8824,在线咨询:论文投稿-论文发表-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投稿 学术论文投稿 经济论文投稿 科技论文投稿 医学论文投稿 文学论文投稿 核心论文投稿 教育论文投稿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