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建设计划
通过 3 年-5 年左右的不断探索和连续建设,力争建成机制完善、成果丰富、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西山一流创业孵化基地;借助国家级孵化基地形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下,使得通过提前接受“社会教育”,缩短从学生到员工、学生到创业者的时间差;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动力支持。
(二)组建方式与培育过程
1、组建方式
在学校层面,我院由就业办公室,负责对外联络与内部沟通,统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院系层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与院系的教学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同级。在学生层面,由团委整合各学生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协会。在教师层面,由人事处和教务处教育师资发展中心承担本校“双能型”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特聘企业骨干等社会师资的招聘、管理和绩效评估。在教学层面,就业办公室负责创业基础,创业模拟,创业实训,创业孵化。
2、培育过程
2-1、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1)培育环节
基础训练:学习类型探索、创业规划、大学规划、素质拓展、时间管理等。
个人发展规划:自我性格探索、自我能力探索、生涯目标、SWOT 分析、创业计划书等。
(2)培育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采用在线学习;视频教学;互动教学;体验和参与式教学2-2、创业模拟训练
(1)培育环节
创业训练:环境探索、能力培养、创业资源整合、素质提升、模拟创业实践、企业管理等。
(2)培育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采用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构建。
2-3、创业实训
(1)培育环节
训练操作点:社会与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创业准备、阶段点评与规划调整、创业团队组建、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资源整合、创业孵化、公司管理规划、经营策略与任务选择、公司宣传等。
(2)培育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培育技术路线:行为指导、操作跟踪、结果分享、成绩分析、个人总结、教师点评
2-4、创业孵化
(1)培育环节
关键节点:工商、税务、专利、职介、会展、商务、财务、行政等综合管理、场地、网络,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创业的网络环境与实体办公环境相结合。项目资金募集。
(2)培育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项目评估;创业管理、行政服务、创业指导、集合推广
(三)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1、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思路
1-1、创新创业基地的投入机制
1-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机制
2、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2-1、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制度基础。高校应把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到办学宗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新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并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
2-2、考核机制
(1)培训与竞赛考核机制。
(2)孵化考核机制。
3、创新创业制度保障机制
3-1、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机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愈加多样化。这就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个性,努力开展基于个性差异的教育,完全学分制是适应这一要求的现代教学管理机制。
3-2、 课程自修和免修/学分置换的个性化培养机制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各类自主学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应建立课程的自修和免修/学分置换机制。
3-3、 多视角评估的教学考评机制
考核时注重过程培养,重视能力提高。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实践环节的要求,采取闭卷、开卷、半开卷;口试、笔试;阶段测试、专题讨论、论文、小组研究项目、撰写报告、答辩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4、主要创新点
4-1、真实孵化与网络孵化相结合
4-2、课堂授课与模拟仿真训练相结合
4-3、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服务相结合
4-4、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真实社会需求相结合
二、前期实施
(一)、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具备鲜明的导向性
1、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应高科技趋势性。
社会、行业科技进步、搞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快速科技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应适应各专业领域领先技术的应用,甚至具有超前新一代的技术储备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设施柔性化运行
2-1 开放性
2-2 交叉融合性
2-3 应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补性
3、推动职业素质与能力教育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将职业技能和素质规范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计划中制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职业技能素质训练,初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合理利用各院专业教育资源,变革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基地要因地制宜,引入各院、校外企业教育资源弥补学校实践教学的不足。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践、创新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参与教学实践;聘请校外实践专家成立专业顾问委员会,参与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反馈、调整、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成长的引导激励机制在制度上吸引学有专长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加入学校的教师队伍,通过技术水平考核以及携带项目的社会效益价值,对接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并根据教学实践特点单独设置教学出勤考核标准;对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专任教师的职称晋升给以政策倾斜;对于坚持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项目研发和实习培训的教师设置单独的业绩考核标准;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于应用开发的教师依据其创新成果折算科研业绩,并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
2、在教学部门中确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比例的结构机制
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结构,对于提高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特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除了建立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技术骨干的引进制度外,还需完善高校博士硕士人才的引进标准,把其参与专业相关的横向课题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鼓励中青年老师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创新培训转变为双师型教师。
3、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
三、预期的主要成效
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普遍提高。
作者简介:李西江,1989 年 7 月,男,云南昆明,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助教,就业创业指导。
本论文均为《创业基础》种子师资培训资料文献、各类专家指导帮助组合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