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语言知识 重要性 论文摘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求学生对语言所折射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必然要依托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文化导入,因此文化导入便成为语言教学过程中一重要环节。基于这一原因和现象,本文着重论述了课堂上教师进行文化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1.引言 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Dell Hymes,1972)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8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卡纳尔和斯温(Cenale & Swain,1980/1983)拓展了交际能力的相关概念,丰富了焦急能力学说的内容。他们提出交际能力至少包含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英语学习的过程,涉及到了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跨越不同的文化障碍,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高永晨,2006)中,调查者发现如今学多原因导致今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所学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不够了解,因此就不能准确地道地应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系统地进行语言学习的地点莫过于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这一重要环节也必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2.1文化错误影响语言学习的纯粹性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造成这些语言学习的障碍时多方面的。其中一重要原因就需要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因此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也是同样不能孤立开来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频频出现文化错误,这些文化错误大大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流畅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成为学生犯文化错误的原因之一。不同于汉语语句,英语句子中的语法成分有其独立作用,以谓语为核心来控制句内各种成分。涉及动作含义的句内其它成分要以非谓语形式或从句按规则与主谓结构相连。但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句子并不少见。 ①I have many companions dream of going abroad. ②Although I tried,but I still failed. 这样的句子正是由于中国的思维习惯而生成的“中国式英语”的例子。如果不改变汉语的思维方式,像这样不伦不类的句子会继续滋生,学习地道、纯粹的英语将面临巨大障碍。 2.2母语文化干扰 文化干扰是指学习者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到或下意识地强加到所学的目的语上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习惯于某种文化的人往往不把自己的习以为常的行为看作受某些内在的符号规律所支配。一种文化观念越是强大,这种文化符号及其表意功能就越是不为人所自觉意识。如果我们把语言这个最典型的符号系统作为模式,我们就必须努力排除视非语言符号为理所当然的思想习惯,把注意力引向它们的内在结构及其约定俗成的基础。这样学生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很少,进而不出现以下尴尬对话所导致的交际障碍。 ③—Your dress is really nice! —No,no!Where,where! 当然,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程度,要避免由于过于强调目的语文化导入而造成的在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兼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 2.3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学习能力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成正比。这即是“高分低能”的表现之一。很多学生对于跨文化方面知识、对西方习俗的了解程度、对非语言交际了解程度都不够深入,因此与外国人交往时就很被动,这些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表现。美国外语教学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在其编写的外语教学大纲中把社会文化能力列入交际能力中,这样跨文化能力就成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行的另外一种能力。在外语教育界,有一股更强大的动力促使广大师生意识到语言能力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3.文化知识的学习要行之有效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影响文化知识学习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教材中不符合文化现象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目的语的把握和运用。因此教材选编上要兼顾知识性和文化性,同时还要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此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采取出国培训、文化讲座、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有效利用教学设备,尽量营造跨文化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生动地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学习中的由师到生的核心转变,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可以对学生更生动、直观地进行文化导入,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不但要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样才能了解文化差异汇中较多的隐形因素。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灵活性。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对异国文化的了解,采取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来学习文化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根据双方文化背景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交际能力,使交际取得预期成果的能力,这都要求学生掌握精准的文化知识,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及其准确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2]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刘纪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错误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4]袁方.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5). |